近年來,東莞市把創建全省唯一一個地級農村人居環境示范市作為補齊生態振興工作短板的契機,堅持“三高”聚合力、創新“三化”探路子、促進“三變”惠民生,扎實開展有力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示范創建工作,加快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鄉村。
堅持“三高”統攬,注入示范創建新動能
堅持高站位謀劃,帶動各級全力以赴抓創建。市委主要領導親自謀劃,創新提出“全域項目化”工作思路,每到鎮村調研必看農村人居環境,要求建立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市、鎮兩級均由黨委副書記直接分管、組建工作專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市長先后帶隊赴浙江學習“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多次主持召開高規格的市鎮村三級干部參加的全市農村人居環境現場會,率先垂范以“四不兩直”方式開展“行走東莞”專項行動,組織開展以“清潔、清拆、治水、綠化、設施提升、示范創建”為主題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戰”,構筑“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市有關部門抽調人員組成33個督導組,定點掛鉤聯系33個鎮街(園區),每周至少一次深入一線全域開展暗訪檢查。創新將田間窩棚整治納入全市“智網工程”,組織發動1萬名網格員全域開展“地毯式”巡查,抽調500名網格員組成機動巡查隊開展跨區異地排查,對所有排查出的窩棚進行GPS定位建立整治工作臺賬。
堅持高強度投入,帶動各級真刀真槍抓創建。全市投入600多億元全域治理水污染的同時,近三年市鎮財政投入24億元開展廁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投入8億元支持6個美麗幸福村居特色連片示范區建設。自2020年起,市財政又再增加投入9億元,支持梯次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其中市鎮財政每村補助2000萬元支持50個村率先創建特色精品示范村,每村補助1000萬元支持70個村創建特色精品村。堅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長效投入機制,從市鎮參與稅收分成收入中按一定比例計提資金,用于補助各村(社區)開展環衛保潔等工作,每年安排資金均超過20億元。
堅持高品質引領,帶動各級提檔升級抓創建。注重規劃先行,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機構科學編制市鎮村三級鄉村建設規劃,組織行業專家評審論證,描繪新時代嶺南鄉村“富春山居”發展藍圖。注重特色打造,在省“特色精品村”要求基礎上,自我加壓提出“十個一”的“特色精品示范村”創建指標,融入嶺南歷史文化和東莞產業特色元素。注重集聚效應,優化示范村、示范片規劃布局,推動串珠成鏈、連線成片,激活美麗鄉村、特色小鎮聚集外溢功能。注重標準建設,制定“潔凈城市指數”測評體系,每月評分公布村莊、道路、河涌、集貿市場、垃圾中轉站、公廁等“紅黑榜”。注重比學趕超,引導鎮村多形式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擂臺賽”、亮點項目“大比拼”、鄉村振興“斗牛會”,激發基層干部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創新“三化”同步,探尋美麗鄉村新路徑
以全域項目化,推動目標任務落實落細。按照“全域項目化”工作思路,引導各鎮村對表目標任務、對標國內一流因地制宜實施一個個實事項目,推廣統一的項目標識系統,讓各項任務“抓得住、干得實、看得見”。強化項目組織實施保障,在市統籌用地指標中預留10%用于鄉村振興項目,累計為72個項目安排新增用地指標3211畝。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立涵蓋3535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192億元的市鎮重點項目庫,其中市級重點項目376個,總投資額873億元。積極謀劃實施以“四十百千”工程為切入點的新一輪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建設一批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推動每個村(社區)每年在環境方面至少做十件微實事,加快建設120條特色精品村和特色精品示范村,啟動“千村碧塘”工程大力整治一批農村“風水塘”,推動鄉村風貌加快蝶變提升。
以城鄉一體化,推動城鄉高度融合發展。著力構建城鄉基礎設施一體規劃建設機制,加快推動公共基礎設施現代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市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