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主席曾于1955年對浙江省平湖新倉供銷合作社和農業生產合作社訂立結合合同一事作出重要批示,“新倉經驗”由此誕生。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逐步建立起“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分”的方面,這一體制比較充分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但在“統”的方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規模經濟,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點題、親自推動了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的“三位一體”改革。
平湖市作為“新倉經驗”發源地,“三位一體”萌發地,“鄉村振興”先行地,始終十分重視“新倉經驗”的傳承和發展,圍繞“體制化創新、機制化激活、數字化轉型”,全力實踐“三位一體”改革,有力地推動了“三農”工作的大發展。
統資源、聯層級,形成覆蓋全域的為農服務組織體系
促進“大聯合”。以供銷合作社為依托,聯合政府涉農服務部門和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2008年6月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縣級農合聯,并于2008年9月底率先實現了市、鎮街道兩級農合聯組織的全覆蓋,現有會員478個。2016年農合聯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逐步承接指導管理服務、信用擔保、種子經營、農產品品牌建設、農機推廣、互助保險六大職能。2019年,全面推進黨建引領下的合作升級版,成立基層農合聯綜合黨委作為基層為農服務組織的核心,強化鎮(街道)農合聯黨組織的統籌作用,實現黨建組織工作與合作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搭建“大平臺”。大力推動農合聯的實體化運作,圍繞生產服務、供銷服務、信用服務三大核心業務,建成了全市農合聯為農綜合服務中心,這是嘉興首家一站式為農服務窗口,同步建成了5個區域性分中心,現已輻射平湖全域農戶。
構建“大網絡”。在市、鎮兩級覆蓋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進一步織密為農服務網絡,按照“服務半徑3公里內、步行20分鐘內”要求,于2009年在全市73個村全部建立綜合服務社,為農戶提供農資配送、農產品預約銷售、小額信貸等定制化服務,讓為農服務與農戶靠得更近、貼得更緊。
強合作、聯市場,發揮生產、供銷、信用的協同效應
統分協同推動生產合作。在“統”的層面,以打造產業農合聯為抓手構建綜合協作體系。按照“產業+農合聯+公司”的運作模式,創新開展“一鎮一業一聯一領辦”的區域性特色產業農合聯體系建設。即一個鄉鎮領辦一個產業農合聯,吸收同一產業鏈上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農業主體為會員,在產業體系內形成閉環服務和利益聯結。目前該市基于主導產業已組建了3家產業農合聯。
在“分”的層面,以打造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農民合作聯合體系為抓手構建塊狀服務體系。在農業生產方面,提升合作社發展質量,構建生產農資服務閉環體系。截至目前,平湖農合聯通過領辦、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聯結基地16.4萬畝,輻射農民6.89萬戶。進一步提升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水平,創建國家級示范社6家、省級示范社9家。同時,結合農資實名制改革工作,對農資企業、銷售網點數字化改造,全面實施網點入庫、刷臉實名制購買、農資使用、農資廢棄包裝物回收流程全記錄,實現農資“進—銷—用—回”閉環數字化管理,實現農資全程可追溯。在生活服務方面,重點推進鄉村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了“一中心、五片區、多特色”的服務網絡,實現市鎮村三級覆蓋,提供全方位、立體式服務。整合提升一批村級綜合服務社,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載體,2019年完成新倉鎮雙紅村綜合服務社示范提升,把村級綜合服務社建成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綜合服務平臺。
線下線上協同推動供銷合作。一方面,強化“線下”。2018年開始打造全省首個由農合聯主辦的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發展田間餐桌直通的農產品供銷模式。通過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探索農產品新零售和新配送模式。著力打造以“金平湖品牌智慧物聯中心+智慧零售生鮮門店+無人零售網點+無接觸式云冷柜+新能源氫能冷鏈智慧配送于一體”的物聯體系。2019年農批市場及其他農業主體供滬農產品銷售額超過16億元。
另一方面,創新“線上”。平湖農合聯在全省首創全品類、全自營、全鏈條、全保障、全覆蓋的“金平湖鮮到家”掌上菜場,并將服務模式向周邊縣市輸出,打造“鮮到家族”總平臺。建成嘉興市首家金平湖農業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為全市品牌授權主體提供農產品檢測、質量追溯、新零售輔導等全流程精準服務。開展線上線下結合,探索“山海協作”流通服務輸出。做大做強農產品展銷配送,打通農民到市民的流通渠道,以供銷流通為引領,實現為農服務增收增效。同時,加大流通服務模式化輸出,讓供銷流通網絡通過資源整合覆蓋實現農產品上行下達暢通。
內聯外引協同推動信用合作。在內聯上,創建合作互助體系。在全省率先試水社員、服務、資金“三封閉”運行的互助金融模式,2011年3月成立全省供銷系統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累計放貸2.75億元,全省首創擔保型農村資金互助會,2017年成立農村新型金融互助會6家,累計提供貸款擔保6163.5萬元,形成了覆蓋全市的“1+6”金融互助網絡。在外引上,共建普惠金融體系。與平湖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深度合作,開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用評級。平湖市已有58家專業合作社最高獲得了3A信用等級,授信額度達到1.2億元。首創“金準貸”,以平湖市農業大數據為支撐,采用對農合聯“金平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主體整體授信融資方式,首期授信10億元。啟動“項目貸”,引入螞蟻金服,拓展數字信用渠道。大力引導各類金融組織創新涉農金融服務,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涉農信貸余額780億元。拓展信用擔保體系,在原有自建擔保體系基礎上,依托省級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平臺,加大力度開展農信擔保業務,現已為150個農業主體提供擔保2907多萬。
抓創新、謀發展,深挖數字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潛力
數字化賦能。面對涉農產業體系龐大繁雜問題、各類主體多級服務聯動問題和農口部門、農信機構、涉農事業單位、生產大戶等四類會員多樣化問題,平湖探索建設了全國首個縣域數字農合聯——“平湖數字農合聯”,立足全平臺農業數據采集、共享和云計算,開通農合信息、生產服務、供銷服務、信用服務、產業農合聯、溯源管理、區域品牌、會員管理等8項線上服務。目前已在平湖市規模主體中進行推廣應用,“三位一體”數字化服務實現全覆蓋。
標準化提升。發揮農合聯“大聯合”的優勢,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制定并發布了蘑菇、蘆筍、西瓜、大米4個“金平湖”產品標準,推進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認證,同步健全質量檢測和追溯體系,全過程保障農產品的品質。建設物聯網生產基地、信息化農資網點、智慧化物流體系、智能化銷售終端等數字農合聯應用場景,綜合應用農事作業、農資使用、農殘檢測、農廢回收、物流跟蹤等全鏈條數據,實現全品類一碼追溯,形成了農產品數字化追溯標準。
品牌化打造。整合現有農業品牌資源,打造“金平湖”農產品區域品牌,2017年11月,“金平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上海正式發布,目前共有33家授權使用主體,涵蓋蘑菇、蘆筍、稻米、葡萄、水產等主要產業,進一步提升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競爭力和附加值形成品牌經濟。自品牌創建以來,已實現農產品銷售近10億元,為全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標準化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作者:鄔妤瓊,浙江省平湖市農合聯執委會主任;鐘真,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