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爺爺家的小院子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見習記者 宋曉娜 字號:【

  又是一年除夕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爺爺一起過年,想起了爺爺家的那個小院子。

  我最近一次去爺爺家的院子,是去年的1月21日,回老家參加爺爺的百日祭祀。爺爺去世后,被埋在離院子不遠處的麥地里。那天,我身披白布,手臂上帶著黑白“孝”章,跟在姑嬸叔伯后面,姑嬸手里挎著一個小籃子,籃子里放著疊好的“元寶”和各種貢品邊走邊小聲抽泣著。那天,我和爸爸給爺爺的墳添了新土,我們跪在墳前燒著紙,嘴里念叨著一些爺爺再也聽不到的話。

  我的家鄉,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宋璩村,一個有著四十余戶人家、一百三十多口人的村莊,是爸爸長大的地方。小時候,爸爸常騎摩托車帶著我,駛過大路小路,駛離城市,駛向家鄉,當眼前的景色越來越開闊,當路旁的大棚一個個被我們甩在身后,我就知道,家鄉,不遠了,爺爺的小院,就在眼前了。

  爺爺的院子在村東頭,一條小路延伸到院門口,這條小路是我記憶中最熟悉的地方,早年間,它是條泥濘不堪的土路,旱季塵土飛揚,雨季坑洼處常年積水,車輛駛過泥土飛濺。幼時的我,喜歡在這條路上蹦來跳去,常常泥土沾染了鞋襪。而如今,村里建起了水泥路,一條條平坦整潔的道路從村頭到村尾、串聯起家家戶戶,這條不起眼的小路也成為村里的主干道。

  為了維持道路的清潔,村里從有意向、有多余勞動能力的本村村民中雇傭專門衛生員定期打掃村路,每人每月給予1200元左右的勞動補貼。我的表叔就是衛生員中的一員。通過這種方式,既維護了村莊的整潔,又促進了村民增收,調動起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的熱情。

  道路整潔了,村里的美化也跟上來了。村里的主路兩旁建起花壇,內植櫻花、海棠,到了春天,花朵爭妍斗艷、美不勝收。農閑時節,村民喜歡三三倆倆圍坐在花壇邊,看看來來往往的行人,磕著瓜子,話著家常。

  曾經村莊的夜晚,靜謐又冷清,夜幕降臨,路上的光亮只能依賴于星光點點,家家戶戶閉門不出,更別提有什么集體活動。而如今,村里修上了路燈,一到夜晚,燈火通明,村民自發組織在村里的小空地上跳起了廣場舞。“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飛翔......”晚上,音樂一響起,廣場舞隊伍自動聚集,有領舞的,有跟跳的,有坐在一旁聊天的,吵吵嚷嚷,好不熱鬧。

  大伯家與爺爺的小院就隔著一條小路,直線距離不到百米。大娘是個勤快的莊戶女人,房前屋后、屋內屋外總是被她收拾的干干凈凈,唯一有礙觀瞻影響衛生的就是院子里露天的糞池,尤其是夏天,糞池四周蠅蟲環繞。聽說表哥小時候蹲在院子里玩,不知道怎么的,“嘭”的一聲就掉進了糞池里,幸虧大娘在屋子里聽到了聲音,趕緊把他撈了出來。多年后,再提到這件事,表哥都仍然記得那時的狼狽。

  “現在好啦”,說到這兒,大伯顯得非常興奮。原來,廁所革命提出后,村里響應國家號召,出資改廁,家家戶戶的蹲廁改成了坐便,原先裸露在院子里的糞池也被一律填埋,建起地下化糞池。

  不僅如此,村里的廚房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先,家家戶戶要通過焚燒玉米稈生火做飯,收集備用的玉米稈一捆捆的堆放在院子里、廚房里,既不便利,又占空間。2019年,村里鋪設天然氣管道,家家引入天然氣,村民做飯方便了,又便于冬天取暖,一舉兩得。

  宋璩村是以農業為主的傳統村莊,主要種植西紅柿、西葫蘆等農作物。21世紀初,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棄農到外地打拼,用村里老人的話說,“現在的年輕人,寧愿去外面掙仨瓜倆棗,也不愿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了”。我的表哥便是那時離開了村莊。

  我的表哥,1985年生人,高中肄業,2005年左右到廣饒縣工作,后在縣城買房成家。最初的幾年,大伯和嬸子依然留在村里照看莊稼。表哥孩子出生后,他們不得不到縣城幫忙照看,一年兩年,大棚無人看管,家里五畝土地也就荒廢閑置了。像他們這樣的情況在村里并不是少數。

  2015年,有人來村里共承包四百畝土地大伯也將家里的五畝地以每畝每年1300元的價格租了出去。大伯說,所有被承包出去的土地都得到了統一的管理,所有土地上都鋪設了噴灌設備,“澆地只需要拉一下電閘”,并優先雇傭本村村民進行打理,每天給予一百多的工資。土地流轉轉活閑置土地的同時,也充分利用起村里的閑置勞動力,增加了村民收入,擴展了增收途徑。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村創業。“鄰村的幾個年輕人從外面打工回來了,承包了一大片土地,用來種紅蘿卜、青蘿卜,聽說一季子能掙10萬塊錢呢”,當我問表哥有沒有考慮過從城里回來的時候,他這么說。

  如今,爺爺的小院里已無人煙,但鄉村的變化仍然在院子周圍上演,這個古老的院子里,記錄著鄉村的變化,也記錄著我的童年記憶。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