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躍千年,夢圓小康。
2020年,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8年來,從產業扶持到巨資投入、從建檔立卡到駐村幫扶、從東西協作到產銷對接……一個個務實有效的精準脫貧舉措落地開花結果;一張張飽經風霜的面孔記錄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幫扶勇氣和決心;一組組震撼人心的數字標示了減貧巨大成就的中國奇跡。
8年來,我們取得了彪炳人類減貧史冊的偉大成就,形成了可供全世界借鑒的中國減貧方案,凝聚成可撼山岳的脫貧攻堅偉大精神,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兌現了“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為銘記這場偉大的攻堅戰,中國農村雜志社推出系列評論。
貧困是人類幸福最大的敵人;擺脫貧困是人類社會世世代代的共同理想。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許多歷史性、標志性、趨勢性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
(一)
這一偉大奇跡,在于我們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的千年難題。
2020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鄭重宣告:“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這就意味著,中華民族千百年“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美好愿景成為現實,絕對貧困這個困擾中華民族的“千年難題”歷史性地劃上圓滿的句號。
解決千年難題中展示中國減貧速度之快。“有一種奇跡叫作中國奇跡,有一種速度叫作中國速度”。隨著減貧工作的深入推進,至2012年年底,中國貧困發生率為10.2%,剩下的近億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致貧原因復雜的“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成本更高、難度更大,需要啃硬骨頭。黨的十八大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的短短8年時間,就攻克了這些“貧困堡壘”,實現了全部貧困人口“動態清零”,取得了年均減貧人口超過1200萬的驕人戰績,相當于每個月都有約100萬人、每3秒就有1個人脫離絕對貧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比全國農民收入水平高20個百分點。這個速度,堪稱奇跡。
解決千年難題中體現脫貧攻堅規模之巨。我國貧困問題是歷史上長期形成的,貧困面積之大、貧困人口之多、貧困程度之深都世所罕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有8億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超過歐洲44個國家的人口總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完成了832個貧困縣、12.8萬個貧困村脫貧摘帽,僅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就達960萬之眾,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同時,8年來,我們共派出20多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長年奮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中央、省、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近1.7萬億元,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超過1.5萬億元。規模如此巨大的脫貧攻堅戰,在我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解決千年難題中展現脫貧成效之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們聚焦突出問題,著力解決薄弱環節,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精準施策,務求“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現在我們奪取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貧困人口全部實現了不愁吃、不愁穿,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老大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有了保障,貧困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經濟社會加快發展。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方式引導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增強技能、發展產業、穩定就業,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的能力和信心。從“等靠要”到比學趕超,全面小康有了源源不竭的內生動力,廣大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二)
這一偉大奇跡,在于我們探索形成了一套減貧制度體系。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中國減貧實踐之所以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局面,特別是2020年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和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如期實現脫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有一套成熟完善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逐步建立起包括責任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幫扶體系、動員體系、監督體系和考核評估體系在內的“八大體系”,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這套制度體系凝聚起全黨全社會的強大合力。我們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出臺財政、金融、交通、教育、健康、科技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機關定點扶貧,通過建立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以及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實現了各級各部門目標明確、步調一致、有機統一,凝聚了全黨全社會參與脫貧攻堅的合力。
這套制度體系提供了脫貧攻堅的方法路徑。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把握發展趨勢,尊重治貧規律,通過建立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精準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以及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拓寬了扶貧投入渠道,實現了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資金跟著人走,解決好了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穩的一系列問題,通過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培養了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和能力。
這套制度體系保障了脫貧攻堅的質量成色。為確保脫貧攻堅各項責任任務落地落實,我們出臺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組織省際交叉考核、第三方評估、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和記者暗訪等,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發現并推動解決了一批包括貪污腐敗、作風漂浮、職責缺位等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關鍵問題。通過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體系,解決了脫貧攻堅的實效性問題,實現了體系運轉協調、政策執行順暢,確保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質量成色。
正是依靠這樣一套有機統一的減貧制度體系,發揮了制度威力,在全球仍有7億左右極端貧困人口、許多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了信心和底氣。中國減貧的偉大成就證明,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既是對我國消除貧困工作重要經驗的總結升華,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顯著優勢的具體體現。
(三)
這一偉大奇跡,在于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
36年前,時任福鼎縣委宣傳部新聞宣傳科長的王紹據肯定不會想到,自己給人民日報寫了一封反映福建省福鼎縣赤溪村貧困狀況的讀者來信,竟引起全國轟動。
從那時起,脫貧致富成了赤溪村最重要的任務。接下來的時間里,從給樹苗給羊羔的“輸血”扶貧到整體搬遷的“換血”拔窮根,再到發展茶產業的“造血”扶貧,36年后的今天,赤溪村從一個全國知名的貧困村蛻變成了走在鄉村振興前列的小康村。
赤溪村脫貧的歷程,正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斷拓展不斷完善的一個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 2015 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改革開放 30 多年來,中國人民積極探索、頑強奮斗,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再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凝心聚力,始終把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使命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每發展前進一步,扶貧標準就提高一次,扶貧工作就推進一步。特別是在8年脫貧攻堅的偉大征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堅持從國情出發、不斷吸收借鑒國際先進減貧經驗,走出了一條區別于單純福利制度,區別于外部投資拉動,區別于非政府組織主導的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在于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以發展帶動減貧,以減貧支撐發展,不斷出臺有利于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的政策,為大規模減貧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在于堅持政府主導,立足社會發展基本國情,把扶貧開發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分階段、有計劃、集中力量組織開展大規模的專項扶貧行動,有力指導和促進了大規模減貧。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在于堅持開發式扶貧,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加大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建設投資力度,對貧困人口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在于堅持精準方略,注重抓好“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解決好“四個問題”,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提高扶貧成效。
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在于堅持全國一盤棋,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構建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多主體、多渠道、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脫貧攻堅體系。
這條道路并非一蹴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出來的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特色減貧之路。
“貧困治理一定要對癥下藥”“一定要動員凝聚全社會力量”“一定要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正是在堅持走中國特色減貧的道路上,我們辦成了許多以前想辦而沒有辦成的脫貧大事,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攻堅難題,積累的許多經驗和智慧,更為其他國家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