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啟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創建工作是眼下山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2019年以來,山東省圍繞扎實推進鄉村“五個振興”,加快齊魯樣板打造,開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創建工作,計劃到2022年創建省級示范區100個、市級示范區200個、縣級示范區300個,以點帶面,在點上示范的同時,輻射面上工作開展。
時代之變催生發展之變
齊魯樣板示范區創建展開了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在總體要求上,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主要是把握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堅持統籌規劃、集聚資源。以鄉村振興重大項目為基礎,以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突破口,以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為支撐,以示范區創建為載體,探索建立鄉村振興新機制、新經驗、新路徑,做到“一區三聯”,即區內主導產業相聯、基礎設施相聯、特色風貌相聯。另一方面,堅持省、市、縣梯次開展創建。每個縣(市、區)每年集中連片選擇10~30個行政村、覆蓋20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創建1個縣級鄉村振興示范區;每個市從所轄縣級示范區擇優支持創建市級示范區;省里從市級推薦的示范區中擇優支持創建省級示范區。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可以在一個鄉鎮,也可以跨鄉鎮。示范區內至少有一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等工商資本投資運營的重點項目,至少承擔一個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田園綜合體、高標準農田建設、美麗鄉村、鄉村連片治理等重大項目。
發展之變催生產業之變
作為齊魯樣板示范區之一的泰安市新泰市羊流示范區,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刨地賺錢,靠天吃飯,村民靠山種地,一年掙不了幾個錢。
近年來,新泰市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連片打造鄉村振興綜合示范區,聚焦產業興旺,在產業發展方面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搭建多元投入渠道,為推動農民增收致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奠定堅實產業基礎,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的良好效果,真正讓農民挺直了腰桿。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新泰市羊流示范區先后發展了百合園、獼猴桃園、榛子園、鴕鳥園等千畝農業示范園,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旅游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自西向東形成一條農業產業觀光帶。同時為吸引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當地一方面設立了1億元的鄉村振興產業引導基金,組建新泰市富美鄉村振興發展集團,采取財政出資、銀行融資、企業投資聯合的方式,集中資金打造鄉村振興重點項目。另一方面,制定出臺含金量高的“人才十條”,設立1億元招才引智基金、20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落實資金、服務、社保等綜合性支持措施,為鄉村振興吸納高端人才。建設惠美泰山百合和園、官橋櫻桃園、劉家莊獼猴桃園等6個特色農業示范園,帶動村集體、農民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近年來,當地以生態振興為抓手,聚焦農村“七改”和村莊清潔,注重點線面結合,沿線布點、連線成帶、成片發展,突出抓好覆蓋羊流鎮、泉溝鎮等12個鄉鎮、212個村的區域示范片建設,提升區域景觀整體效應。2018年市級財政拿出財政收入7.6億多元,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僅鄉村面貌大大改觀,還帶動了鄉村的產業振興。
羊流鎮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立足鎮情,精準發力,著眼三產融合,強化產業支撐,構建“智能起重特色小鎮+農業公園”工作格局,如今,全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已達124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019家、家庭農場2010家,累計流轉耕地56.34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58.57%,帶動23.5萬農戶增收致富。
產業之變催生經濟之變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臨沂郯城圍繞一棵小小的銀杏樹,全力打通一二三產業,把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活力。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之一,鄉村旅游開發讓郯城區的農家樂如雨后春筍,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同時一批圍繞銀杏深加工的產業鏈條也在加速延伸,其中通過技術研發,小小的銀杏葉一下成了企業發展的香餑餑,工廠的建設直接帶動了就業崗位的增加,不少以前撇家舍業在外地打工的郯城人都重新回到家鄉,在家門口上班。此外,為提升“郯城銀杏”的含金量,當地每年拿出6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銀杏科技研發。目前,郯城銀杏加工企業已發展到65家,年加工產值近十億元。
濟南市歷城區“莓麗谷”示范區,讓草莓成為這里的“搖錢樹”。作為示范區建設的主區域,近年來,唐王鎮通過政策扶持、提供技術指導,推廣新品種等方式,不斷加快草莓產業發展步伐。共建成草莓大棚近4000多個,種植面積達6000余畝。按照歷城區草莓產業振興規劃,唐西、河陽兩大草莓種植片區基本形成,崔家片區也已啟動建設。全鎮已形成以唐王鎮草莓協會為龍頭、合作社園區為龍身、廣大農戶廣泛參與的產業化經營鏈條。
更為難得的是,唐王的草莓不光好吃,還能在全國比賽上爭金奪銀。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唐王更加注重品質提升和品牌的創建。在第17屆中國(建德)草莓文化旅游節上,歷城區唐王鎮的草莓與來自北京、江蘇等21個省份的65種草莓、共788個樣品進行了全面的比拼,最終獲得了6金8銀的好成績。而今,唐王鎮已經形成了草莓采摘、旅游、加工的新產業格局,小小草莓,不僅甜了草莓農戶的心,更甜了唐王鎮村民的生活。
經濟之變催生機遇之變
作為批準創建的省級示范區,近年來,青島市即墨區靈山“花鄉藥谷”示范區依托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數千畝的玫瑰園,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效率推進,打造中國“花鄉藥谷”田園綜合體,目前已初步建成一處多肉植物園和農耕文化體驗鄉村,成千上萬的村民從傳統農業中轉入新型產業,實現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強村富民的良好態勢,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了根基、打造了樣板、積蓄了力量。
從零星的花卉種植起步,“花鄉藥谷”示范區逐漸培育起玫瑰小鎮、多肉植物和大規模花卉中藥種植基地,關聯作物、項目和產業聚集,示范區已經漸成規模,規劃建設了青島靈山生物醫藥產業園、多肉科技植物園、玫瑰小鎮等16個緊密連接、聯動發展的農業現代產業園區,形成了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條。其中,建成江北最大的玫瑰苗木供應基地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打造國內首個一二三產融合芳香主題田園綜合體。
更多的農業產業新變化、新機遇在齊魯大地上書寫繪畫。眼下,威海麓源果鄉樣板片區呈現出一幅寧靜悅目的景象,絲毫看不出冬日的凋零。
行走在樣板片區中,田園綜合體項目有序開展、一道道景觀帶讓人目不暇接,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為農產品交易提供平臺……麓源果鄉樣板片區分成東、西兩大板塊,總面積55平方公里,約占臨港區總面積的1/5。東部,以草廟子鎮、蔄山鎮為重點,主打時尚康養和傳統老家等品牌,涵蓋5個村;西部,以汪疃鎮為核心,主打高效農業和現代果業等品牌,涵蓋9個村、輻射全鎮。走進前白鹿村,11個白鹿故事的文化背景墻剛剛繪就,“老”傳說將開啟“新”故事;在祝家英村,以“古”貫穿始終,讓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碰撞……
按照目前規劃,麓源果鄉樣板片區2020年已完成“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2021年將實現特色產業連片集聚發展,建成田園綜合體范圍內的園區化、規模化、景區化鄉村樣板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