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長興縣八都岕 五村抱團振興“世界銀杏之鄉”
時間:2022-02-14 10:32:2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杜正順 慈云生 楊惠祥 字號:【

  八都岕位于浙江省長興縣城以西,下轄五個行政村(小浦、方一、方巖、潘禮南、大岕口),戶籍人口11670人,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3萬余株原生態古銀杏散落分布,其中百年以上3600多株、千年以上5株,擁有“十里古銀杏長廊”,享有“世界古銀杏之鄉”“中國最美銀杏文化小鎮”等美譽。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沒有形成系統的景區體系,美麗生態沒能充分帶來美麗經濟,機制動能不足約束了生態優勢轉化、影響了群眾增收致富。2019年,八都岕積極探索共同富裕發展新路徑,五村抱團聯合成立小浦鎮八都岕經濟聯合總社,通過繪制一幅藍圖,實現了岕內老民房變新民宿、小山岕變大花園、銀杏樹變搖錢樹、薄弱村變富裕村的美麗蝶變。

  堅持全方位融合,實現“五村”共管。五村以“組織+制度”融合為抓手,聯合成立總社,打破了原有的村域界限,堅持統一管理,營造岕內多途徑共建共享新優勢。

  統一發展規劃。總社成立聯合社黨委作為議事機構,積極統籌全域發展規劃,明確了打造中高端鄉村旅游經濟綜合體的發展主線,同時,邀請中國美術學院對八都岕進行整體設計,制定并出臺了《古銀杏小鎮總體規劃》,繪制了岕內發展“一張圖”。

  統一財務管理。在保持原五村集體財產所有權、收益權和監督權“三個不變”的前提下,由經濟聯合總社審核五村的集體資金和財務收支,鄉鎮村級財務核算中心統一進行核算,實現了岕內發展“一本賬”。

  統一物業運維。系統整合了岕內衛生、安保、基礎設施維護等物業管理工作,明晰五村各自工作清單,對景區公共區域落實專人管控,有效規避了重復投入現象,實現了岕內環境共同護,管理支出較抱團前減少25%。

  堅持一體化開發,實現“五村”共建。五村以“資源+合作”創新為抓手,告別了原先各村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對岕內的營商環境進行統一提升,開發更多更優質的跨村域旅游新產品。

  環境資源“一起抓”。積極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對岕內的7萬畝生態公益林、92個旅游資源進行梳理,對3642棵古樹名木建檔造冊,其中1932棵珍稀古樹單獨建檔保護。同時,啟動生態壩堰建設項目,對貫穿全岕長15.4公里的楊林澗水體生態進行統一治理。

  人居環境“整合治”。打造“杏福八都岕”美麗鄉村樣板片區,先后實施道路拓寬、全線強弱電上改下等民生工作,完成道路沿線房屋立面改造420戶、庭院改造216戶,拆除違章建筑249個點位,提升開發了休閑游步道、千畝花海、古銀杏公園等7個大項16個子項環境建設。

  景區項目“聯合建”。立足環境優勢,實現筑巢引鳳、坐地選商。截至目前,總社已吸引社會資本近25億元,包括總投資10.49億元的銀杏山莊項目,同時相繼開發出“銀杏谷漂流”“觀光小火車”等跨村域項目,其中“銀杏谷漂流”由原先單村不足0.5公里延長至跨村的1.6公里,體驗漂流的游客較往年增加180%。

  堅持標準化自治,實現“五村”共享。五村以“黨建+自治”結合為抓手,堅持以岕為紐帶,將鄰里“變成一家人”、將力量“擰成一股繩”、將治理“下成一盤棋”,合力構筑岕內發展共同體。

  打造“杏福”黨建品牌。通過每月“主題黨日”、每季“黨員大會”和每年戶主大會,用黨員先鋒指數積分制激勵黨員沖鋒在一線,推動黨建聯盟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紅色引擎”,引領五村產業發展聯動促進村民致富,突破村莊之間的壁壘,積極推進“組織聯建、五村共富”,變“小組織”為“大團體”。

  制定行業服務標準。成立旅游協會,制定出臺《八都岕餐飲住宿行業自律辦法》,進一步優化八都岕服務品牌。截至目前,岕內各類農家樂、民宿及酒店已經增至56家,2020年,全岕累計接待游客超110萬人次,旅游經濟總收入超1.32億元,同比增長10%。

  促成村民管理自覺。通過岕內的人居環境提升、旅游服務業發展,更多村民選擇回鄉創業、“家門口”就業,截至2020年年底,岕內村民從事旅游經營及服務人數超1000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上年增加10000元左右,村民更加積極主動配合政府工作,無償參與拆違整治行動,幸福感日益提升。

  長興縣小浦鎮八都岕緊緊抓住“共同富裕”這一發展主旨,探索開辟區域村莊抱團模式新路徑。岕內五村通過成立聯合總社,打破了固有的行政區劃,串聯了“一岕一路”,豐富了“一葉一景”、凝聚了“一心一愿”,夯實了強村富民基石,重構了岕內發展命運共同體,喚醒了沉睡的“金山銀山”,探索出一條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共管、共建、共享、共富之路。

  (作者單位:杜正順 楊惠祥,長興縣農業農村局;慈云生,長興縣小浦鎮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