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日前,《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簡稱《規劃》)公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情況并答記者提問。
“農田作為糧食生產的基礎,其質量高低不僅影響糧食產量的高低,還關系到農產品質量的好壞,是糧食安全的根基。同時,農田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是重要的碳庫(碳匯),對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介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完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在節水、節電、節肥、節藥、節人工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效果,畝均節本增效約500元,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全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十四五”規劃綱要和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均對編制實施新一輪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作出具體部署。張桃林介紹,農業農村部深入16個省120多個縣開展實地調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討論證,廣泛征求中央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相關領域專家、基層農田建設管理人員等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牽頭形成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并于8月27日經國務院批復正式實施。9月16日上午9點,《規劃》在網上全文公布。
張桃林介紹,《規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精神,在總結近年來農田建設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的形勢,明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方向和目標任務,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系統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依據和行動指南,對凝聚各方共識加快構建農田建設新格局,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標準農田有“四高”
高標準農田高在哪?建設高標準農田對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高標準農田是按照國家統一規劃和國家標準實施的重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認為,這個“高”,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農田質量高。高標準農田是集中連片、田塊平整、規模適度,水路電等基礎設施配套比較完備,土地比較肥沃,與現代農業生產條件相適應。用基層群眾的話說,就是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農田質量是高的,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動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生產。產出能力高。從各地的實踐看,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后,一般能提高10%到20%的產能??篂哪芰Ω?。高標準農田建成以后,由于設施條件大幅度改善,實現旱能澆、澇能排,穩產高產,大災少減產,小災不減產,一般年景多增產。資源利用效率高。高標準農田通過集中連片建設以后,規?;洜I有效提高了規模效益,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高標準農田節水、節肥、節藥、節人工成效明顯,很好地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
據介紹,建設高標準農田,通過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可以助推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同時,可以帶動農民增收,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抓好規劃體系建設
《規劃》是統領未來一段時間內全國農田建設的一個總體規劃,提出要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規劃體系。“《規劃》在項目的布局、建設的重點、資金安排等各個方面,做了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將在未來一個時期對農田建設起到總攬全局的作用。建設國家、省、市、縣四級規劃體系,有助于更好地把這個規劃落到實處。實際上,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已經同步要求地方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同步對編制地方規劃做好準備工作。”郭永田認為,抓好規劃體系建設尤為重要。
做好規劃銜接。省級建設規劃要明確分區域建設任務、建設重點、建設內容和建設標準,落實好全國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建設要求。市級建設規劃重點要提出區域布局,確定重點項目和投資安排??h級規劃要將各項建設任務具體細化,落到鄉村和地塊,明確時序安排,形成規劃項目布局圖和項目庫,為項目的實施和投資的落地做好準備,打好基礎。同時,地方各級規劃要充分做好與本地區國土空間規劃、水資源利用等相關規劃的橫向銜接。
突出產能目標。各地要根據本地區糧食保障自給能力的目標和任務,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目標、任務、布局、重大項目安排上,充分發揮本地區的資源潛力和優勢,科學合理地確定本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規模和糧食產能目標。
加強實施保障。地方各級建設規劃要強化實施保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統籌使用各方面的資金,嚴格建設監管和后續管護,切實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
財政多舉支農保落實
根據《規劃》有關部署,2021-2022年的年度新增建設任務將達到歷史峰值,2023年開始部署改造提升任務,中央財政將采取哪些措施來保障落實《規劃》部署建設任務?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副司長姜大峪介紹,財政部支持各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加大資金源頭整合和投入力度。貫徹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有關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源頭整合,將原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土地整治工作專項資金和用于高效節水灌溉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整合設立農田建設補助資金,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21年,中央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787.82億元,同時推動地方通過一般公共預算、一般債券、土地出讓收益等多元化渠道安排88億元,支持全國建設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
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重點領域予以保障。適應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修訂完善資金管理辦法,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共同事權屬性,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機制。同時,推動地方優化支出結構,將農田建設作為重點事項,促進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此外,按照國務院關于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實施激勵的有關要求,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建后管護成效較好、省級政府投入力度較大的地區實施激勵,進一步激發地方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地方尤其是省級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力度,同時明確要求,激勵資金全部用于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
多措并舉保障《規劃》的年度重點任務落到實處。財政部將按照職責分工,堅持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設數量和建成質量并重,支持相關省份開展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在分配農田建設補助資金時,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各地糧食生產情況作為重要的測算因素,對13個糧食主產省予以重點支持。同時,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政府投入撬動作用,采取投資補助、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此外,引導相關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推動各地進一步調動直接受益主體的管護積極性,促進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