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定州市東留春鄉東留春村,有這樣一位退伍軍人。在部隊,他是優秀戰士、模范骨干標兵,復員回鄉后,他是廣大村民致富路上的帶頭人,他就是王占杰。1991年王占杰光榮入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復員回鄉從事農業生產至今,現為河北省定州市禾興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多年來他一直發揚和繼承軍人吃苦耐勞、敢打敢拼的精神,退伍不褪色,投身農業生產一線,推進農業種植全程機械化管理,推行農民土地生產服務托管模式,帶領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生產,讓村民都過上了好日子。
瞄準規模經營,以托管服務促增產增收
王占杰十分關注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他常言“農業生產是國家的根本,糧食的產量和安全關系著億萬民生”。一直以來,農業規模生產是他心中的愿望,他期望著通過托管服務,規模經營以及機械化服務,來發展糧食生產,實現降本增收。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12月,王占杰抓住機會,牽頭組織成立了定州市禾興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合作社采取‘多入股、多業績、多分紅’的原則,通過合作社這個紐帶將松散、單個的農機戶組織起來,并根據農業生產的特點,提供環節性農業機械托管服務,這對于農業生產而言能有效提高效率。”王占杰對于合作社的托管服務很有信心,而合作社的發展也正如王占杰所預想的那樣。目前,合作社主要從事小麥和玉米的耕、種、防、收、烘干等農機作業,現有成員106人,自有種植土地1280畝,機械309臺,通過引入農機大戶和農業技術專業人才,多環節托管服務土地4.58萬畝,作業輻射東留春鄉、西城鄉等區域。據統計,2019年,合作社服務小農戶5958戶、規模主體71戶,累計多環節作業60萬畝次,實現經營利潤383萬元。機械投入使用后累計帶動農民增收462萬元。
為滿足糧食加工需求,延長糧食產業鏈,2018年,合作社投資建設低溫烘干塔機組一套,日烘干糧食作物200噸以上,投資引進日處理500噸糧食色選機設備一套,滿足不同糧食加工企業需求,通過烘干、色選提高了糧食的品質,增加了糧食的附加值。
“省時省力又高效,每畝土地還能多收數百元,何樂而不為?”目前,全國各地有不少農戶選擇了全托管的“保姆式”或“菜單式”土地托管服務,當起種地“甩手掌柜”。瞄準這一時機,2020年6月,合作社開啟了供、耕、種、防、收、銷全產業鏈土地托管服務模式。由定州市農業農村局及東留春鄉政府牽頭與本鄉轄區邵村、東留春村等14個村集體簽約托管服務土地5.74萬畝。成立了由村委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每村下設3個工作人員負責與農戶進行簽約,合作社通過廣播及建立微信群兩種方式提前告知托管農戶即將進行的作業服務,同時將農資低于本地同等產品同期市場價格10%為基數銷售給農戶,農機服務按低于同期農機作業市場價格10%為基數為農戶服務。“在小麥收割環節市場價每畝55元,我們合作社給到農民的價格是每畝40元,每畝優惠約27%。”王占杰說。目前,合作社已簽約規模主體大戶26戶,小農戶1786戶,簽約托管服務土地2.4萬畝,全產業鏈托管后可以帶動農戶比流轉土地每畝年增收200元。參與托管的農戶紛紛表示“又省心,又多賺錢,真可謂是一箭雙雕!”
瞄準科學種田,以精細管理促環境友好
科學種田,越種越甜。或許是部隊時的經歷,或許是發自內心的對土地的熱愛,王占杰一直以來堅持科學種田。
為更有效的科學種田,合作社與定州市農業農村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王占杰定期聽取農業專家傳授的種植方面知識并認真做好筆記,他常說:“腦子再清楚,不如爛筆頭,筆記做好了,忘了可以再看,腦子要忘了,就得給專家又添麻煩。”他和專家團隊綜合考慮定州市水土和環境因素,因地制宜選擇種植管理方案,堅持“有機肥+復混肥”的種植方式,最大程度減少了土地板結。同時,推進“秸稈還田+深耕作業”的耕種模式,最大程度保持土壤活性。本著“降低農藥污染,造福子孫后代”的原則,在玉米種植過程中,他連續五年減免了縮節藥物使用,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同樣注重通過不同工藝來減少農藥使用。科學種田的舉措,不但有效改善了土壤結構,增強了土地活性,而且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降低了農作物農藥殘留,減少了農藥災害的發生頻率,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瞄準渠道拓寬,以優質資源促效益提升
“背靠大樹好乘涼”。單打獨斗早已不適合當代社會,強強合作才能帶來更多的資源與渠道。王占杰意識到“跟大型農業企業合作是眼下合作社發展當務之急,穩定的供貨及銷售渠道是合作社的發展的根本”。
2020年,合作社在生產方面與中化集團河北分公司合作定制肥料500噸,與河北金博士有限公司合作定制小麥種子35萬斤,與德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合作引進玉米新品種,與先正達集團強強合作,實現了所需農資全部定制;在銷售方面與定州邵康牧業有限公司、定州市萬灃面粉有限公司合作實現了玉米、小麥的訂單銷售,讓合作社產品“不愁銷路”。
東留春鄉土壤利于種植優質小麥,但由于每年刮風較多,小麥容易倒伏減產。為此王占杰多次到外地考察調研,最終引進了優良小麥品種石新633,該品種抗倒伏性極強,畝產量1100斤以上,合作社已連續種植五年。每次參觀人員到了田間地頭都會說:“看這麥子,虎頭虎腦,麥穗圓著長,麥稈氣死風,真棒!”自2016年推廣種植以來,目前石新633種植規模已達到了10000畝。推廣后每畝小麥每年增產50公斤以上,帶動農戶增收110萬元。
瞄準扶貧與疫情防控,以用心服務來回報社會
“我是一個農民,我的根在這里,看著他們過上好日子,是我最開心的事!”讓農民過上好日子,這是王占杰一直遵守的準則。
多年來,王占杰一直奔走在農村一線,致力于幫扶困難農戶。當他了解到號頭莊鄉貧困戶較多,第一時間捐款5000元。得知東留春鄉貧困戶需要購買人身保險,分兩次捐款1萬元。每到一個村,他都會聯系村干部,結合貧困戶實際情況發放一定的作業補助資金和物資。在走訪東留春鄉渠頭村期間,他了解到一個貧困戶手部被燒傷,便立即聯系渠頭村主任現場捐款1000元。此外,對參加土地流轉的貧困戶以每畝每年高于其他農戶200元的價格流轉其土地,帶動貧困戶年增收1500元以上。
很多人不理解他,有人說,“他就是個傻子,錢沒地方花了”,也有人說,“他就是愛出風頭,顯擺自己”。可是他說,“只要我盡了力,我就開心,習近平總書記都把脫貧放在第一位,親力親為,我們理應響應總書記號召”。2019年王占杰被定州市東留春鄉人民政府評為扶貧先進個人。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樹立黨員帶頭模范,再現軍人優良作風,服務百姓美好生活”。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王占杰再次站了出來,在工作人員短缺的情況下,他不忘軍人沖鋒在前,帶著幾個人組成抗疫后勤保障隊伍,自費12000元購買蔬菜等生活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執勤點。同時為村里捐款5000元用于購買防控緊缺物資,組織現有機械為村里進行義務噴灑消毒液。王占杰也被定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抗疫先進個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就是王占杰,一個把助力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作為自己一生目標的退伍老兵。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