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安徽蕪湖灣沚區 耕地變良田 豐收有底氣
時間:2022-02-14 10:27:23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許雅 字號:【

  秋高氣爽,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近10萬畝水稻已陸續進入收割期,一臺臺農機在田野上馳騁奔忙。

  9月22日,六郎鎮周圩村匯豐農業的水稻田正在收割,公司總經理戴二保開著SUV穿行在田間。“現在豐不豐收,看天、看地、看技術。”指著田間的水泥路和U型渠,戴二保說。2020年,戴二保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種植的2000余畝水稻,平均下來預計每畝可收680公斤干稻,畝產可創下十余年來的新高。

  作為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灣沚區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25.56萬畝,占全區基本農田面積的64.6%。

  紅楊鎮永平村的種糧大戶楊明榮,2020年紅楊鎮高標準農田項目竣工驗收后,他發現自己的承包地已經“大變樣”——高低不平的田塊變得幾乎一樣平坦,一條條3米寬的機耕道縱橫交錯,為機械化操作提供了極大便利。“過去搶種、搶收是最讓我們發愁的,如今農機能敞開‘撒歡’,看著心里就舒坦!”楊明榮感慨,他今年種植了750畝再生稻,8月上旬已完成頭季收割,頭茬平均畝產達到1300余斤,預計二茬稻畝產可達600斤,10月中下旬即可全面收割完成。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讓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方便進行機械化操作,還鼓勵農戶利用現代化智能設備和先進技術,讓生產方式和產品質量都達到高標準水平。

  六郎鎮與戴二保共同出資,建設了一座150立方米的糞污資源化站點,使周邊350余畝高標準農田水稻灌溉施肥更便捷。據了解,一個家庭農場糞污資源化站點可以解決3000余戶的農村衛生廁所糞污流向問題,同時又讓農作物用上了原生態肥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戴二保還在農場的育秧工廠引入了烘干設備,為周邊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幫助實現糧食顆粒歸倉和精深加工。

  目前,灣沚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糧食平均畝產增加100斤以上,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比非項目區高出160元。

  據悉,蕪湖市秋糧種植以單、雙季稻為主。據初步統計,全市一季稻種植面積165萬畝、雙晚43萬畝,其中優質專用水稻面積164.43萬畝,較去年92.2萬畝增加72.23萬畝;5000畝以上優質專用水稻種植片區32個,面積31.7萬畝,比去年增加16.1萬畝。市農技中心建立市縣共建各類示范區40余個,輻射帶動全市糧食生產。

  作為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舉措和一項系統的民生工程,蕪湖積極挖掘糧食生產潛力,探索打造“高標準農田+”發展模式,其中的“高標準農田+特色產業”,以提升糧食產能為核心,發展特色農業,扶持主糧生產和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現代化水平。截至目前,蕪湖市已建設高標準優質大米原糧生產示范基地15萬畝,畝均增收330元,預計到2022年底,全市可建成高標準農田278.56萬畝,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70%以上。

  灣沚區立足優質稻米生產,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和“蕪湖大米”品牌打造,將高標準農田項目和“蕪湖大米”基地建設緊密掛鉤,科學調整種植結構和模式,大力推廣再生稻模式生產。自2015年起零星試點,2020年再生稻生產面積2.3萬畝,2021年生產面積較上年增加25%,達到2.8萬畝。再生稻模式已成為種植戶的首選,也已成為灣沚區優質專用糧食生產的代名詞,“中國再生稻之鄉”新名片逐步擦亮,有力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農民持續增收。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