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如明燈,照亮前行之路;黨史如號角,激發奮進之力。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黨組堅持起步就是高標準、確保全程都高質量,對標對表,壓實工作責任,細化推進舉措,落實落細各項任務,確保“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做出彩,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做到有“溫度”、有“深度”、有“新度”、有“力度”。
以學聚心,扎實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省農業農村廳重溫黨百年歷史的崢嶸歲月,汲取歷史經驗,激勵奮進力量。一是以上率下“領學”。把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納入廳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計劃,領導班子堅持領學促學,發揮“領頭雁”作用。二是組織青年“活學”。推進青年干部“跟著總書記學黨史”,各學習小組開展“日讀一小時”“精講五分鐘”活動,每季度組織1次黨史學習交流。組織開展省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學黨史座談會,13名青年干部代表圍繞黨史重大事件、重大節點、重要歷史人物交流發言、談體會,重溫百年發展史。三是延展書目“深學”。在深入研讀中央和省委規定的書目基礎之上,延伸拓展學習《之江新語》《擺脫貧困》《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5本書目。廳黨組投入12萬元購置4988本指定學習書目,確保每名黨員人手一冊,實現了全廳黨員干部學習全覆蓋。四是豐富載體“全學”。以“黨旗耀三農·爭當排頭兵”黨建創建品牌為主線,組織開展“緬懷先烈學黨史 揚帆前行感黨恩”瞻仰哈爾濱烈士陵園主題活動,組織參觀黑龍江歷史紀念館《紅旗·黑土·豐碑》主題展、暴風驟雨紀念館。組織觀看《榜樣5》專題教育片、大型評劇《走過暴風驟雨》和電影《青春之駿》,讓真學真知轉化為真懂真信。組建7名成員組成的黨史宣講團,深入農村社區、田間地頭、涉農院校宣講5次。舉辦黨組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暨處級干部讀書會,全體學員200余人分8個小組聚焦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中國百年農政史開展了交流研討。五是走進田間“教學”。組成12個指導小組,把田間地頭變成“黨史微課堂”;組成宣講小分隊,將黨史知識送到田間地頭、百姓身邊,以“嘮家常”詮釋“大道理”,激發農民春耕生產熱情。六是科技上門“送學”。抽調春耕生產指導服務組,一方面給農民宣講黨史,另一方面發放自編宣傳手冊與農業科技書籍,深入宣傳黨和國家惠農政策,開展“送科技上門”主題黨日活動,講解“一翻兩免”、水稻泡田攪漿、機插測深施肥等實用農業熱門技術。七是選樹典型“宣學”。選樹黨史學習教育個人典型1人,單位典型2個,總結提煉上報典型案例3個。創建黨史學習教育黨建墻,編發簡報35期,在各級媒體發稿155篇,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
以學聚行,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實事
行程萬里,初心如一。
全廳黨員干部始終堅持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切實鑄牢為民服務宗旨意識。
一是“穴位”診療去痼疾。圍繞面源污染、農民貸款、農民科技等7個方面問題,實施“號脈開方”,“靶向”施藥。目前,基層備春耕貸款、土地托管、水產項目用地等26項實事已辦理完成,其余10項實事年底前完成。
二是“開門”納諫聽民意。廳領導帶隊深入基層調研,開門征求意見,傾聽民意民聲,梳理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推出“十項實事行動”,列出問題清單、落實責任、掛圖作戰、壓差推進。
三是“聚焦”發力解難題。集中一切力量,聚焦難點、阻點、賭點問題,全力以赴抓好落實。聚焦“面源污染”發力,組織開展農藥減施增效行動,落實18萬套節藥噴頭補貼更換任務;開展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全省79個縣市發放施肥建議卡,遴選13個農業縣開展示范區建設19.5萬畝;開展農用薄膜回收行動,在東寧等5個農膜回收示范縣初步建立農膜回收體系。聚焦備春耕成本高發力,12名廳領導分別帶隊深入基層指導備春耕,著力解決秸稈還田任務重、倒伏收獲地塊整地難、科技培訓覆蓋面窄等問題,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采取網上訂購等方式,在市場低價時采購。聚焦農產品保障發力,開展疫情期間惠民活動,組織召開省內大型屠宰企業、部分生豬養殖企業協調會。“五一”期間,全省日屠宰生豬2.41萬頭,投放市場1067.81噸,企業庫存量5582.7噸,滿足市場肉品消費需求。聚焦農民貸款發力,積極推廣“農業大數據+金融貸款”模式,投放貸款306億元,惠及主體4800個,農戶24萬戶。聚焦農民科技發力,搭建12316農業熱線服務平臺,推出“118114”獸醫服務熱線,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38個,支持70個(市)縣開展農技推廣服務,開展農民普及型培訓286.8萬人。聚焦打擊假劣發力,組織開展種子法宣傳月、“農機3·15”消費者權益日活動,全省出動執法人員近3萬人次,檢查農資生產、經營企業8528家次,整頓市場3087個次,查辦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農資案件11起。聚焦市場信息營銷發力,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5.3億元,全省參與直播的農產品實現網絡零售額1.4億元,實現網絡零售量423.7萬件。開展公益服務8.4萬人次,便民服務43萬人次;累計發布招工信息864條,提供工作崗位1.48萬個。聚焦優化環境發力,將59項行政權力事項全部納入到省“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平臺”,實行網上辦理。將農村產權交易、“三品一標”、蔬菜價格、支農金融貸款四項服務列為便民服務事項。著力暢通信訪渠道、化解歷史積案,對省信訪局梳理的7起信訪積案,通過工作已經化解6起,化解率86%。
以學聚力,推動各項工作開新局
將學習教育與業務工作相結合,以實際行動推動“三農”各項重點工作開新局。一是春耕生產高位推進。全省糧食播種面積達22068.75萬畝,超出國家下達任務378.75萬畝。及時將國家下達的省糧食播種面積2.169億畝任務目標分解落實到市地和農墾、森工系統,并將糧食生產任務納入全省主要經濟考核指標。落實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1298.2萬畝。二是種業創新扎實推動。啟動全省畜禽種質資源普查和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建設10個專家育種示范基地,示范作物657個品種。爭取2021年國家制種大縣獎勵資金2.5億元,比2020年增加1.5億元。繼續實施大豆良種繁育能力提升補助政策,擬撥付補助資金1208.03萬元,支持17家企業實施大豆良種繁育能力提升。三是黑土地保護抓緊抓實。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010萬畝,新增測土配方施肥面積4000萬畝,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落實保護性耕作國家任務2310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目標。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還田利用率達到65%以上。新建800個病蟲疫情監測網點,總數達到3000個,增配監測設備3902臺(套)。四是縣域經濟、招商引資穩扎穩打。一季度,全省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18.6億元,同比增長12.4%,與全省持平;縣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68.5億元,同比增長28.7%,增速高于全省15.2個百分點;地方稅收收入實現36.6億元,同比增長23.5%,增速高于全省15.9個百分點;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與全省持平。上半年,全省農業和農產品加工項目合同簽約329個,簽約額1088.4億元。五是鄉村建設行動強勁開局。對2013-2020年政府投資建設的廁所進行清查整改,共清查廁所39.4萬戶。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清理農村積存垃圾207.29萬噸,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76.82萬噸。啟動建設美麗宜居村莊候選村337個,新建龍江民居省級試點村29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重溫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恢宏史詩,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奮斗偉力,奮力譜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嶄新篇章。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