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百年偉業 三農華章——農業農村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參觀記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楊淼 字號:【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百年前,時局動蕩不堪,八方風雨,食不果腹。一百年后,糧食連年豐收,建成全面小康。是中國共產黨讓國家的面貌煥然一新,是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人民的前途和命運,是中國共產黨讓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百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根本性問題,帶領億萬農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

  7月1日,“百年偉業 三農華章——農業農村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開展。此次展覽包括開篇和四大部分,分別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共展出600多件展品。通過實物、圖文和視頻,再現了百年三農華章,重溫三農奮斗歷程,感受建黨百年三農成就。

  土地制度不斷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

  走入東廳,幾頁發黃的紙惹人注目,它就是《中國共產黨告農民書》。1925年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明確指出,“如果農民不得著他們最主要的要求――耕地農有,他們還不能成為革命的擁護者”,并發布了《中國共產黨告農民書》。這是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要解決農民困苦,根本是要實行耕地農有的辦法。

  在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黨中央發出《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規定解決土地問題的方式一般不是無償沒收,而是通過清算和購買實現有償轉移。1947年的《中國土地法大綱》不但肯定和發展了1946年《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中提出的將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原則,而且改正了其中對地主照顧過多的不徹底性,成為在全國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綱領性文件。它的公布與實行總結了中國共產黨二十多年土地革命的基本經驗教訓,進一步調動了農民革命與生產的積極性,對保證戰爭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展廳里,有一份編號為0000150的文件,它就是195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上面留著很多紅筆修改的痕跡。最大的變動就是由征收富農多余土地財產的政策改變為保護富農所有自耕和在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不得侵犯的政策,為新區土地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它的頒布對于迅速恢復和發展生產,保障土地改革的順利完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明確了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將7億土地分給了3億農民。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極大激發了億萬農民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

  中國的改革是從小崗村開始的

  一尊雕塑描繪了18位農民圍在桌前按著紅手印的情景,這就是當時小崗村的農民簽訂“大包干”協議的場景。1978年夏收之時,小崗村每個勞動力才分到麥子3.5公斤,吃飯都成問題。同年12月寒冬,安徽省鳳陽縣生產隊的18位農民在保證書上按下手印和印章,率先實行“大包干”。實行“大包干”后,小崗村第一年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相當于1955年至1970年糧食產量的總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推動下,全國普遍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系,到1983年全國94.5%的農戶實行了“大包干”。小崗村的“大包干”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如果說實行以“大包干”為主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步的話,那么,取消農產品統購統銷政策及改革農產品購銷體制,則是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第二階段的主要目標。

  在展柜中有幾張散落的彩色糧票,據隨行參觀者說,“在那個年代,刨除口糧一切交國家,許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定量定時購買。”1953年糧油統購統銷在全國開始實行,采取計劃經濟,在當時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確實是必要的。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糧食產量迅速增加,農民強烈要求取消統購統銷,1985年除個別品種,國家不再向農民下達農產品統購派購任務。1993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宣布:“經過十多年來的改革,糧食統購統銷體制已經結束,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購銷體制正在形成。”至此,實行40年的口糧定量辦法,退出了歷史舞臺。

  多予少取放活,千年賦稅一朝免

  1978年1月,中共中央發出了第一個一號文件,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一號文件,1982年至1986年連續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以農業農村為主題,2004年至今,中共中央連續18年發布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指出,要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體現了中央對農民利益的高度重視。2005年10月,中央提出我國總體上已經到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也加快了農業農村發展。

  東廳展板后有一個半人高的鼎,銘文最后這樣寫道“我是農民的兒子,祖上幾代耕織輩輩納稅。今朝告別了田賦,我要代表農民鑄鼎刻銘,告知后人,萬代歌頌永世不忘。”這就是2006年河北省靈壽縣農民王三妮歷經一年多時間、自己設計鑄造的“告別田賦鼎”。新中國剛剛誕生,百廢待興,“以農補工”的政策是必要的,至2004年農民人均月收入僅200多元,沒有到個稅起征點的收入卻還要交農業稅,農民負擔依舊較重。隨著我國持續快速發展,國家財力不斷壯大,2006年1月1日廢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擁有著2600年歷史的農業稅被取消了,對農民權益的保護意義重大,是我國稅收制度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也是改革開放帶來的一項巨大成果。

  決不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困難群眾

  一張習近平總書記和農民們圍坐在方桌前親切交談的照片,引得參觀者頻頻駐足,這就是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的照片,十八洞村成為了“精準扶貧”思想的發源地。

  2012年底,黨中央就突出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也由此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開發式扶貧方針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鮮明特征,用發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2014年就搭建了全國統一扶貧信息化平臺,2015年開始實行“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攻令。2016年統一部署構建責任清晰的脫貧攻堅體系。2017年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進行全面部署。經過8年的艱苦奮斗,2020年底實現了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生產生活設施明顯改善。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一場農業發展觀的深刻革命

  來到西廳第三單元,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3月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同村民們親切交談的照片映入眼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于2005年8月在安吉考察時提出的科學論斷,時隔15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余村考察時指出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2017年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擔當。同年10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被寫進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之中。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決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為扎實推進綠色發展,創新體制機制,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2019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將農業節水增效作為重要內容。2021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草原保護修復的若干意見》,推動草原地區綠色發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建設美麗中國,增進民生福祉。

  中國碗裝中國糧,中國糧用中國種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實行糧食生產責任制,2015年明確“米袋子”省長責任制,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糧食安全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是夯實全面小康的基礎。

  唯有農業根基穩,發展的底氣才足。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江津花椒、水稻品種汕優63、井岡山紅米、玉米品種鄭單958的實物種子展示在櫥窗中。袁隆平等科研人員1973年成功培育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每畝增產50至100公斤。1996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1萬億斤,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00公斤,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的歷史性轉變。2011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對我國農作物種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同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推進種業高質量發展,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回首過去,一百年來,億萬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了翻身解放、解決溫飽、擺脫貧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展望未來,我們的農業正在蓬勃發展,我們的農村正在繁榮富強,我們的農民正在向著美好生活不斷奔跑,我們要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