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鐵腕禁漁守護一江碧水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安徽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 盧仕仁 字號:【

  長江“十年禁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作出的重大決策。安徽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農業農村部和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專班要求,認識高、行動早、措施硬,全省12722艘漁船順利實現退捕,30421名漁民轉產安置和社會保障政策全部落實到位,“四清”等各類任務圓滿完成。

  堅持高位推動,擰緊禁捕退捕工作責任閥。在全國率先成立由省委書記李錦斌、省長李國英任“雙組長”的長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禁捕退捕工作專班,建立“周通報月調度”、包保聯系指導和明察暗訪等制度。將長江禁捕退捕納入地方政府績效目標、河湖長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等考核,列入省委、省政府督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協同事項。

  堅持人民至上,織牢退捕漁民民生保障網。全省落實禁捕退捕資金25.3億元,地方和中央資金配套比達到1.175:1。退捕漁民全面執行失地農民養老標準。建立縣鄉村干部對所有退捕漁民開展“一對一”結對幫聯,推進精準幫聯和全過程服務。根據漁民技能特點,全省啟動“捕轉養”產業發展計劃,“捕轉養”面積達2萬多畝。在就業結構中,以發展生產、公益性崗位就業為主,退捕漁民穩定就業率達70%以上。

  堅持執法聯動,斬斷非法捕撈交易利益鏈。成立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聯合指揮部,建立了漁政、公安、市場監管、海事等部門打擊涉漁違法犯罪協作機制,變“單兵行動”為“聯合作戰”,開展打擊非法捕撈和斬斷市場銷售產業鏈兩個專項整治行動。農業農村和市場監管部門查處行政案件1587起,公安部門立案偵辦刑事案件60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93人。清理取締“三無”船舶14135艘,清理違法網具62563張,組織開展集中公開拆解銷毀“三無”船舶、違規漁具活動421場(次)。

  堅持固本強基,構建漁政執法管理新格局。在全國率先出臺《加強沿江市縣漁政管理執法機構人員編制工作方案》,按照長江岸線平均每1.5公里1名編制標準,配備漁政執法人員,依法依規增加市縣漁政管理執法機構85個行政編制、522個事業編制。沿江5市20縣做到信息化“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共配置雷達21部、視頻監控73部、執法船艇60艘、無人機18架,實現416公里長江干流視頻監控全覆蓋。

  2021年是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起始之年,安徽省繼續堅持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的責任制,建立“十年禁漁”的體制機制和法制,確保“清船、清網、清江、清湖”目標不反彈,確保退捕漁民轉產安置、就業幫扶與長遠生計有保障,確保生物多樣性指數等級大幅提升。下一步,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健全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政策體系。全面落實退捕漁民養老保險政策,完善結對幫聯機制,確保養老、醫保、住房、教育、就業、低收入人口監測等各項政策落實到位。開發設置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漁民,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壯大“捕轉養”示范園區,支持退捕漁民發展涉漁產業,增加產業就業空間。開展大水面生態增養殖試點,吸納退捕漁民參與資源養護。

  健全禁漁執法監管網絡體系。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逐級明確責任主體和責任清單,實現對禁捕水域監管全覆蓋。依法嚴厲打擊“電毒炸”“三無船”“絕戶網”行為,嚴厲打擊采購、加工、銷售、利用非法漁獲物行為,斬斷非法捕撈、運輸、銷售的地下產業鏈。依法依規落實市縣漁政管理執法人員,按照“六有”標準建設漁政執法機構,沿江市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機構統一加掛漁業行政執法機構牌子,確保漁政管理能力與長江“十年禁漁”執法監管需求相匹配。推進“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漁政智能化系統和省市縣三級漁政信息中心建設,2021年6月實現禁捕水域監控全覆蓋。將全省所有內河水域“三無”船舶納入規范管理范圍,實行分類管理,消除非法捕撈隱患。

  健全長江水生生物管護體系。實施以長江江豚為代表的珍稀瀕危水生生物搶救性保護行動,加大銅陵江豚保護區和安慶西江江豚遷地保護力度。加強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依法嚴懲破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及其生境的違法行為。全面開展禁捕水域水生生物資源調查,評估水生生物保護效果。科學開展增殖放流,加大胭脂魚、大鯢等珍稀、地方特有水生生物苗種放流比例,加快恢復長江水生生物種群規模。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