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人機智能協作 甘藍自動采收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琦琪 見習記者 宋曉娜 字號:【

  進入北京小湯山國家精準農業研究示范基地,迎接記者的是一臺小狗形態的機器人。在工作人員的控制下,“小狗”搖頭晃腦、身形輕便,能在田間地頭完成跑跳、翻滾等一系列動作。據介紹,“小狗”身上加裝實時檢測和拍照設備,讓人們不用出門就能知道田里作物長勢和土壤墑情。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每年評選十大引領性技術,在全國示范推廣。“蔬菜規模化生產人機智能協作技術”是2020年十大技術之一。這項技術以5G、物聯網、遙感、大數據分析、智能裝備、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裝備集成為支撐,在甘藍全生產周期應用人機智能協作管理。

  “天地協作”實現甘藍無人采收

  在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人機智能協作采收露地甘藍的過程。作業時,無人駕駛拖拉機通過北斗GPS導航系統定位,自動將采收臂與種植行對齊,并按照提前編好的行車路線緩慢行進。同時,采收臂對甘藍進行采收,通過臂上的傳輸通道將甘藍運至并列行進的運輸車中。

  據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大數據智能部副主任朱華吉介紹,這種現代的生產方式改善了傳統人工生產存在的作業質量參差不齊、用工荒、價格貴等問題,緩解了勞動力壓力、提高了作業效率,具有全天候農作物看護、多類型智能裝備協同作業等新功能。

  具體說來,與傳統生產模式相比,采用智能化、無人化手段進行作業與管理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可減少人工投入成本90%以上,平均提升生產效率十倍以上。具體到移栽環節,人工移栽1人1天1畝,人機智能協作移栽1人1小時1畝;而在收獲環節,人工采收1人1天1畝,無人采收40分鐘1畝,后者效率是前者的12倍。

  未來大面積推廣仍需破解多項難題

  新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要考慮成本、氣候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多行業協同配合。在露地甘藍人機智能協作高效采收作業現場,記者注意到,與無人采收拖拉機相配合的運輸車仍是人工控制。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華瑞解釋說:“無人運輸拖拉機系統集成時間久,目前還未能達到量產水平。”

  吳華瑞介紹,要實現全程無人化生產,“難度最大的是移栽”。若要全程使用無人駕駛機具進行生產作業,首先需要標準化種植,實現品種、行距、株距與機具的配合,才能確保采收順利有效。

  人機協作的生產模式對農機手的工作內容也提出了新要求。“無人化作業需要按照預先設定的樣點采集數據,通過人工將坐標、路徑規劃和數據信息等輸入無人控制系統之中;機具故障維修同樣離不開人。”負責采收機械售后服務的技術員楊虎彪說。

  對于開展無人化、智能化生產所用的系統與機具,吳華瑞解釋道,此類機器價格昂貴,不適于一家一戶的購買與使用。在未來實際推廣中,更適合由專業服務組織統一購買,采取租賃等形式服務農戶,開展跨區規模化作業。

  作為全國引領性技術,蔬菜規模化生產人機協作技術將到甘肅等地繼續開展試驗,應用到胡蘿卜等作物的生產過程中。充分考慮環境與品種的差異,在原有機具和技術的基礎上,根據專家經驗與農藝要求,重新配置機具參數,建立操作規制,探索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