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提出,要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作用,建立健全產業到戶到人的精準扶持機制,在每個貧困縣建成一批脫貧帶動能力強的特色產業,在每個貧困鄉、村形成特色拳頭產品,使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得到提升,貧困戶經營性、財產性收入穩定增加。產業扶貧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杠桿,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扶貧開發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
在推進產業扶貧過程中,各地涌現出了一批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的自我發展典型,也涌現出了一批勇于擔當、樂于奉獻、聯貧帶貧效果顯著的產業幫扶典型。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的獼猴桃、山西云州區坊城新村的小黃花、陜西柞水縣金米村的小木耳等等,都已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這些產業發展壯大的背后,是各級黨委政府的擔當盡職,是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不懈奮斗,是社會幫扶力量的無私奉獻。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龍頭企業引來了、農民合作社組建了、科技專家帶著技術進來了、產品銷路通暢了……一個個產業扶貧故事娓娓道來,一幕幕攻堅克難場景徐徐展現,一張張幸福笑臉燦爛綻放,匯聚成了全社會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生動畫卷。據統計,2015年以來,全國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0多萬個,建設各類產業扶貧基地30多萬個,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主導產業,構建了“縣縣有主導產業、村村有致富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產業扶貧格局。產業扶貧已經成為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覆蓋面最廣、帶動人口最多、減貧效果最好、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措。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收官之年,中央提出要做好總結宣傳,講好脫貧攻堅故事。為響應中央號召,農業農村部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組織編寫《產業扶貧故事(上、下冊)》,從全國產業脫貧、幫扶先進事跡中選取200個典型范例,上冊收錄100個產業脫貧故事,從貧困村和貧困戶兩個角度進行展示;下冊收錄新型經營主體、科技人員、駐村隊伍、產品銷售、社會力量等五個方面100個產業幫扶故事。這些故事都是從全國各省區市精選出來的脫貧、扶貧優秀典型事跡,從一個側面生動反映了產業扶貧成果,彰顯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為中國扶貧事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將進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模式和做法,而培育壯大產業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最直接、最有效的銜接點。本書提供的案例故事,必將激勵和鼓舞廣大干部群眾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也可以為各地實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更有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鄉村產業體系,提供借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