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凝心聚力抓好黑土地保護——相關部門解讀《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記者 字號:【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水利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這是國家層面為黑土地保護給出的一記真招實措,為準確理解方案的背景和內容,推動方案扎實落實落地,日前,本刊邀請相關部門對方案進行了解讀。

  出臺《實施方案》的背景及必要性

  這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要求,“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 “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對保護黑土地提出工作要求。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進行了明確部署。

  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的重要抓手。以黑土耕地為主的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最可持續的糧食穩定增產地區。2020年,東北四省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25.9%。此外,2020年東北四省區生產的豬肉、牛肉、羊肉和牛奶分別占全國12%、27.4%、28.1%和37.4%。糧食和農業生產的根基是耕地,只有切實保護好東北地區的黑土地,才能夯實東北地區的糧食和農業生產基礎。只要東北地區的糧食和農業生產穩住了,國家糧食安全就有堅實的支撐。

  這是基于對目前黑土地保護利用面臨嚴峻形勢的統籌考量。由于長期高強度的開發利用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東北地區黑土地退化問題已十分嚴重。一是土層明顯變薄,黑土層厚度由開墾初期的6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平均30厘米,有些耕地甚至出現“破皮黃”。二是肥力明顯變瘦,黑土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由20世紀50年代開墾前的80~100克/千克下降到25~30克/千克,其中遼河平原的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更是不到20克/千克。三是質地明顯變硬,不少黑土區旱地土質硬化、土壤板結,蓄水保墑能力明顯下降。近年來東北四省區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還處于探索試驗階段,開展保護治理的面積還比較小、效果還比較有限,黑土退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強保護治理的任務十分艱巨,形勢十分緊迫。

  《實施方案》的編制思路

  《實施方案》以統籌各項政策為核心,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堅持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施策,著力構建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實現綜合施策、久久為功。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治理重點。圍繞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提出綜合治理對策,以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培育肥沃耕作層為重點,以優化耕作制度為基礎,堅持統籌工程、農藝措施綜合治理。

  二是堅持分區施策,明確技術路線。根據不同區域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取得的成效,分區確定不同的治理目標和技術路線,分別實施保育培肥、提質增肥、固土保肥、改良培肥等技術模式,明確治理后耕層厚度須達到旱地30厘米、水田20~25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增幅10%以上。

  三是堅持統籌協調,構建長效機制。根據近年來治理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研究提出構建長效機制的對策措施。針對政策統籌不夠,提出“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的統籌協調思路,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統籌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深松深耕、有機肥還田等農藝措施項目。針對力量分散、協同不夠,提出加強部門橫向協作,中央和地方縱向協同,政府、企業、經營主體多主體協力。針對農戶積極性不高,提出建設標準化示范,推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動。

  建設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標準化示范區

  按照《實施方案》部署,“十四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支持東北省區建設黑土地保護工程標準化示范區1800萬畝。

  一是切實加大投資支持力度。2021年,已適當提高黑土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鼓勵地方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加強地力保護。“十四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根據投資可能,進一步加大黑土地保護工程標準化示范區的投資力度。

  二是堅持綜合治理,強化政策協同。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發揮好坡耕地綜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綜合施策優勢,配套銜接,努力形成黑土地保護政策合力。

  三是著力創新項目推進方式。鼓勵東北省區以建設黑土地保護工程標準化示范區為引領,通過統一編制規劃、統一設計方案、統一組織實施、統一績效考核等方式,集中連片推進綜合治理示范,帶動大面積推廣。

  與此同時,積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工程建設,鼓勵科研機構推進技術和裝備配套,研發推廣一批適用新技術、新裝備,推進種養循環、秸稈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快改善東北黑土地設施條件、內在質量、生態環境。通過多主體協同、多政策協力、多技術合成,建設黑土地農田系統、資源利用、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示范區。

  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政策統籌

  近年來,財政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重點任務,統籌推進政策資金整合。

  一是聚焦重點任務。進一步突出對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支持,落實好黑土地保護各項重點任務,主要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等。此外,通過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支持啟動“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為用好養好黑土地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二是拓寬投入渠道。支持地方通過土地出讓收入、地方政府債券、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多種資金渠道,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項目建設。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協同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工作。

  三是加強政策統籌。統籌用好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政策,加強銜接配合,支持各地區根據重點任務,結合本地實際,按照“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的原則,按規定統籌安排相關轉移支付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用于黑土地保護利用。

  四是強化績效管理。圍繞黑土地保護重點政策任務,建立“花錢必問效”的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切實加強監管,確保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同時,強化績效結果運用,財政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把績效結果作為安排下年預算的重要依據。

  黑土地侵蝕溝治理

  水利部高度重視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自2003年以來,就把東北黑土區作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區域,先后組織實施了水土流失綜合防治試點工程、侵蝕溝治理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等一批重點項目,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6萬平方公里,整治坡耕地184萬畝,治理侵蝕溝6200多條,有效控制了溝道侵蝕和坡面水土流失,有力保護了黑土資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與補充調查結果,東北黑土區有100米以上侵蝕溝29.17萬條,其中黑龍江省11.55萬條、吉林省6.3萬條、遼寧省2.13萬條、內蒙古自治區9.19萬條。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上侵蝕溝數量分別為16.94萬條、8.04萬條和3.53萬條。發展型和穩定型侵蝕溝數量分別為26.22萬條、2.95萬條,其中62%的發展型侵蝕溝分布在耕地上,直接減少耕地面積1260萬畝,影響周邊耕地利用面積近3000萬畝。

  《實施方案》明確“十四五”時期治理侵蝕溝7000條的目標任務,其中內蒙古自治區2660條、遼寧省700條、吉林省1120條、黑龍江省2520條。

  關于侵蝕溝治理的工作思路和建設內容是:以小流域為單元,采取截、蓄、導、排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形成綜合治理體系。小型侵蝕溝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溝道整形、暗管鋪設、秸稈填溝、表層覆土等綜合治理措施,將地表匯水導入暗管排水,侵蝕溝修復為耕地。大中型侵蝕溝修建攔沙壩等控制骨干工程,同時修建溝頭防護、谷坊、塘壩等溝道防護設施,營造溝頭、溝岸防護林以及溝底防沖林等水土保持林,配合溝道削坡、生態袋護坡等措施,構建完整的溝壑防護體系,以有效控制溝頭溯源侵蝕和溝岸擴張。

  下一步,水利部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責任,全力配合有關部門實施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切實加強侵蝕溝治理。相關地方也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多方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分解細化任務資金,組織實施相關工程,盡早發揮效益,切實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