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生態優先 用養結合 護好“飯碗田”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字號:【

  內蒙古東北黑土區是我國東北黑土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耕作面積達到4454.9萬畝,分布在4個盟市、36個旗縣,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32%,肩負著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使命。近年來,自治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好黑土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用養結合、穩產豐產、節本增效”的導向,全面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2015年以來,全區累計實施黑土地保護試點面積132.9萬畝、保護性耕作面積758.9萬畝,耕地質量提高0.5個等級以上,化肥使用量畝均減少2公斤以上,玉米、大豆畝均增產58公斤和19公斤以上。

  強化領導,層層遞進,推動責任落實

  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黑土地保護利用作為“三農三牧”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時成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領導小組,相關盟市、旗縣均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層層簽訂責任書,把黑土地保護利用作為考核“指揮棒”,納入試點旗縣政府工作績效考核目標,形成政府主導、部門服務指導、盟市旗縣具體實施和農民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特別是按照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把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作為重要抓手,2月份自治區專門召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推進工作調度視頻會議,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會議精神,明確要求全年新增實施面積300萬畝以上,把各項工作措施落實為年度實施方案,形成具體時間表、路線圖。

  規劃先行,試點引領,推動任務落實

  在2015年連續三年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的基礎上,自治區認真總結試點工作成效,將保護重點放在糧食生產大縣和集中連片地區上,2018-2020年集中在36個鄉鎮、8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111.1萬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1.1萬畝。特別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及時啟動《“十四五”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以提升糧食產能、促進黑土耕地資源持續利用、改善農田生態環境為中心目標,以治理黑土耕地“薄、瘦、硬”為主攻方向,分類施策、分區治理,著力構建黑土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統籌協調,加大扶持,推動項目落實

  按照“由點擴面、先易后難,整合項目、綜合治理”的原則,及時整合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深松整地等項目資金,推動“資金分散、分項實施”向“資金融合、綜合施策”轉變,輻射帶動試點外地區黑土地保護利用330萬畝以上。特別是在農機補貼額全面調整的情況下,繼續保持免耕播種機補貼額按國家規定的最高補貼標準執行,有效調動了地方政府和農民保護黑土地的積極性。同時,堅持政府與市場兩端發力,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現有投入渠道,積極爭取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基礎上實施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今年在中央預算內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中安排黑土地項目45萬畝,在5個旗縣各實施10萬畝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并擬開展財政以獎代補東北黑土地保護地力指數保險試點工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行動,引導社會投資參與黑土地保護工作。

  創新機制,科技引領,推動推廣落實

  依據各地耕地實際情況,按照“多覆蓋、少動土”要求,總結形成了7套適宜內蒙古實際、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重點推廣了“秸稈全量覆蓋+免少耕”“秸稈部分覆蓋+免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在保護性耕作地塊盡可能實施免耕播種,免耕播種面積達到703.2萬畝、少耕播種面積55.7萬畝,免耕、少耕播種比例為93:7。同時,在試點地區建立了6項管理運行機制,形成了“九個一”項目推進運行模式,通過示范引領、輿論宣傳、技術培訓等措施,最終把保護利用好黑土地這一寶貴資源變為政府推動、社會拉動和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當前,內蒙古還有31個旗縣(其中產糧大縣22個)2436萬畝典型黑土地未納入保護范圍,懇請國家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擴大試點覆蓋范圍。下一步,內蒙古將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出發,堅持既定目標不動搖、責任落實不放松、工作力度不減弱,全面落實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推進實施《自治區“十四五”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規劃》,進一步強化政策扶持,推進科技創新,健全監測體系,在確保完成今年保護性耕作和黑土地建設保護利用試點1095萬畝任務的基礎上,力爭“十四五”保護面積達到3450萬畝左右,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3個等級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