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切實把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近年來,吉林省委、省政府堅持從扛穩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高度出發,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制度體系、工作體系建設。
堅持把黑土地保護利用作為重大戰略
高位統籌。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吉林省糧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在農業農村部門專門設立黑土地保護管理工作機構。特聘張佳寶等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省內外專家,組建了吉林省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
系統謀劃。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全面加強黑土地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2021年工作目標、“十四五”時期總體目標以及到2030年遠景目標,明確了10個方面、38條具體措施和農田綜合整治等8項重點工程。
完善機制。5月27日,省人大常委會修訂了《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將每年7月22日(2020年7月22日,總書記視察吉林就黑土地保護作出重要指示)確定為“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日”,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黑土地保護。省政府正在謀劃設立黑土地保護專項資金和表彰獎勵項目,對黑土地保護先進單位和模范帶頭人給予表彰獎勵,全面調動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廣大農民保護利用黑土地積極性、創造性。
加快推廣應用特色“梨樹模式”
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認真總結‘梨樹模式’,在更大范圍上推廣”重要指示精神,組織中國農大、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和農業生態研究所及省內科研院校專家,成立吉林省保護性耕作專家指導組,系統梳理總結“梨樹模式”,持續加大推廣力度。
擴大規模。制定了《吉林省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方案(2020-2025年)》,明確到“十四五”期末推廣面積達到4000萬畝,占全省適宜區70%。今年,在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46個縣(市、區)全面推開,實施面積2800萬畝,比去年增加1000萬畝,整體推進縣由8個擴大到15個,高標準示范應用基地由30個增加到62個,實現適宜區域全面實施。
強化保障。進一步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優先保障免耕播種機,全省免耕播種機保有量達到3.5萬臺。與中國農機院合作,利用北斗衛星系統,研發了吉林省農業機械化智慧云平臺,安裝保護性耕作終端監測設備1.9萬臺,實現秸稈覆蓋和農機作業遠程監控。
綜合治理。在重點推廣保護性耕作的同時,結合不同區域特點,下大力氣探索多種綜合治理技術模式。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疊加應用黑土地保護技術措施,統籌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利用各類項目360萬畝,初步構建形成了東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質增肥、西部改良培肥技術路徑,總結推廣秸稈深翻還田、水肥一體化等10大黑土地保護模式。
全面打響“黑土糧倉”科技會戰
圍繞解決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等突出問題,今年2月23日,景俊海書記和韓俊省長親自帶隊,赴中國科學院協商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3月29日,率先與中國科學院簽訂“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框架協議并啟動實施。
搭建科創平臺。統籌院省力量,開展跨學科、跨地區、跨部門協作。目前,已向科技部申請在省內建設黑土地保護利用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正在籌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東北黑土地保護研究院。
打造示范樣板。與中科院合作在梨樹縣、農安縣和鎮賚縣分別建設1個萬畝級黑土地保護利用核心示范基地,重點開展科創成果示范。以縣為單位建設30個千畝級輻射示范基地,進一步放大示范效應。
聚力科技攻關。吉林省和中科院已分別設立黑土地保護重大科研專項,充分發揮省、院互補優勢,采取任務發包、“揭榜掛帥”等方式,集中力量開展黑土地保護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強化黑土地保護科技支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