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多措并舉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 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基石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農業農村部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利用,多次視察黑土地保護利用情況,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胡春華副總理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作。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與有關部門一道,加強工作指導,積極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基石。

  強化頂層設計。2017年,經國務院同意,原農業部等6部委印發了《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明確到2030年實施2.5億畝黑土地保護任務。去年,經國務院同意,農財兩部印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部署在東北適宜區域實施保護性耕作1.4億畝。近日,國務院審定同意《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十四五”期間實施1億畝黑土地保護利用任務,其中,建設高標準農田5000萬畝,治理侵蝕溝7000條,推廣多種類型的保護性耕作5億畝次,實施有機肥深翻還田1億畝。

  推進綜合治理。加強工程建設,已累計在東北四省區建成高標準農田近1.8億畝,通過改造坡耕地,治理侵蝕溝,增厚耕作層,遏制黑土“變薄”取得積極成效。推廣農藝措施,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1050萬畝、少耕免耕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面積4600多萬畝、深松整地3億畝次、秸稈綜合利用還田面積3.8億畝次,治理黑土“變瘦、變硬”效果明顯。

  推動模式創新。將秸稈深翻還田、免耕少耕、糧豆輪作、增施有機肥等單項技術組裝集成,形成了以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為關鍵技術的“梨樹模式”,以秸稈粉碎、有機肥混合深翻還田為關鍵技術的“龍江模式”等10多種保護利用模式,因地制宜推動不同地區耕地地力提升。

  構建制度機制。積極推進法規制度建設,東北四省區都頒布了耕地保護法規,吉林省專門頒布了《黑土地保護條例》,推進了黑土地保護利用法制化。探索建立協同治理機制,形成中央部門指導、地方政府組織、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的黑土地保護格局,集中連片開展治理保護,提升治理成效。探索多元投入機制,在積極爭取加大財政投入的基礎上,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以獎代補等多種模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總體看,在中央有關部門和四省區黨委政府共同努力下,黑土地保護取得積極成效。但是,任務依然艱巨,耕作層變薄和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趨勢尚未根本扭轉,還需要多措并舉,持續治理,久久為功。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持續推動解決黑土地“變薄、變瘦、變硬”問題。

  一是強化履職盡責,確保政策落地見效。農業農村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為,把黑土地保護當作一件大事要事,抓緊抓好;把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作為黑土地保護的首要任務,落實落細。農業農村部將按照《實施方案》的統一部署,每年年初編制下達任務清單,明確各省各縣不同治理措施的年度任務。地方有關部門要抓好任務、資金落實和組織實施。特別是縣級要統籌整合相關項目資金,聚焦集中連片地塊,實現綜合治理,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二是強化統籌銜接,形成合力推進機制。部省之間建立更加密切的聯動機制,強化目標引領,工作協同,確保《實施方案》落地到位。相關部門之間建立協同推進機制,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農業農村系統內,進一步強化有關黑土地保護政策、項目統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向典型黑土區傾斜,確保工程治理措施到位。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深松整地、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耕地輪作試點等項目,統籌支持免耕少耕秸稈覆蓋還田、秸稈綜合利用碎混還田等多種類型的保護性耕作模式,優先滿足《實施方案》中農藝措施治理任務需求。

  三是強化示范引領,調動農民積極性。強化工程示范,著力建設1800萬畝的標準化示范區,既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五統一”要求,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面積上圖入庫;又要針對黑土退化問題,集中連片開展綜合治理示范。強化技術示范,組建專家指導組,加強分類指導,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的區域開展示范推廣。加強產學研協作,開展聯合攻關,研發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強化主體示范,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承擔治理任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探索開展耕地地力補貼發放與黑土地保護措施落實掛鉤試點,調動廣大農民用地養地積極性。

  四是強化績效評價,完善監測監督制度。組織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政策項目的績效評價,推動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壓實治理責任。進一步完善黑土區耕地質量監測體系,跟蹤耕地質量變化和綜合治理成效,推動健全黑土地保護督查考核機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黑土地保護執法檢查,指導地方深入開展盜挖黑土泥炭問題全面排查和專項整治,依法嚴厲打擊破壞黑土地行為。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