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把黑土地用好養好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本刊評論員 字號:【

  黑土是地球上珍貴的土壤資源,是指擁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質表土層的土壤,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適宜農耕的優質土地。以黑土耕地為主的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最可持續的糧食穩定增產地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上,東北地區穩住了,全國就有堅實的支撐。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決策部署,用好養好黑土地的目標、任務和實施路徑。

  用好養好黑土地要堅持目標導向。用好黑土地就是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可靠、保障高產出,養好黑土地就是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保障黑土耕地質量有提升,用好養好黑土地的目標就是要保障黑土地長久的可持續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因此,要通過工程、農藝、生物措施,穩步提升黑土地有機質,防治侵蝕,增厚耕作層,培肥地力。

  用好養好黑土地要堅持問題導向。黑土地退化面臨的突出問題是耕層變薄、變瘦、變硬,重點是要治理土壤侵蝕、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肥沃耕作層。土壤侵蝕防治重在治理坡耕地防治土壤水蝕,建設農田防護體系防治土壤風蝕,治理侵蝕溝修復和保護耕地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即完善農田灌排體系,加強田塊整治,開展田間道路建設等。肥沃耕作層培育突出實施保護性耕作、有機肥還田,推行種養結合、糧豆輪作等。同時,還要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即設立長期定位監測網,實施遙感監測,開展實施效果評價等。

  用好養好黑土地要堅持綜合施策。東北黑土地退化原因多種多樣,單一措施治理效果有限,重點是要統籌多項措施疊加實施,按照“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的原則,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圍繞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區域,引導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和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深松整地、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耕地輪作試點、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等已有項目,統籌實施支持黑土地保護,加快綜合治理模式推廣應用,形成目標同向、區域集中、內容疊加、綜合施策、整體推進的格局。

  用好養好黑土地要堅持因地制宜。東北地區幅員遼闊,不同省區間和各省區內部的不同區域間的地形地貌、水熱條件、種植制度、土壤退化突出問題等情況各異,為此將東北典型黑土區劃分為松嫩平原區、三江平原區、遼河平原區、大興安嶺東南麓區和長白山—遼東丘陵山區5個區,以保育培肥、提質增肥、固土保肥、改良培肥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抓好分區分類治理保護。

  用好養好黑土地要堅持多方協力。黑土地保護涉及多個部門,多方主體,還須壓實責任,形成推進合力。加強橫向協作,強化農業農村、發展改革、財政、水利、科技、中國科學院、林業草原等多部門合作。加強縱向協同,構建地方人民政府為主責,中央地方緊密協同、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強化多主體協力,明確政府、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等各自責任,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探索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農民保護黑土地行為掛鉤的實施方式,在黑土區推進主要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引導第三方服務機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投入黑土地保護,建立多元主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機制。

  用好養好黑土地要建立長效機制。黑土地退化難以在短期內有效改善,須建立長效機制,久久為功。強化政策統籌,加強行業內相關資金整合和行業間相關資金統籌銜接配合,統籌已有政策,實行綜合治理,形成政策合力。強化示范引領,開展綠色農田建設示范,以黑土地保護工程標準化示范區為重點,建設黑土地農田系統、資源利用、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示范區。強化土地經營者用地養地責任,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耕地集中連片生產,為黑土地保護利用創造條件,推進黑土地保護與發展高效農業、品牌農業的有機結合,提高黑土地保護利用綜合效益,調動農民主動實施相關措施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