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塘鎮位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是汕尾市的“十字路口”“三縣二區”相互連接的經濟紐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有汕尾市“小金三角”之稱。全鎮區域總面積76.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萬人,下轄21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78個自然村。
可塘鎮以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海豐油占米”為引領,狠抓特色油占米產業培育,不斷優化油占米產業布局,打造了年產萬噸的油占米種植基地,建成集種植與加工為一體的油占米示范區。現已初步形成了涵蓋良種選育、標準化種植、加工流通與品牌營銷、農旅融合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全鎮油占米種植面積3.11萬畝,總產量3.2萬噸,畝產量1029公斤,顯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油占米全產業鏈總產值4.8億元,占全鎮農業總產值的60%以上,其中油占米加工業總產值2.27億元,是全縣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鎮,已發展為海豐縣油占米產業核心區。
優種植,實現產業標準化高效生產
可塘鎮依托油占米種植現狀及發展優勢,積極推進油占米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已建成55畝高端優質稻新品種種植示范區和100畝水稻育繁種基地。其中,示范區位于可塘鎮黃厝港村,通過育繁種基地培育適合當地種植的新品種進行示范與推廣,制定一套高端優質稻種植規范,長期對農戶進行培訓、現場觀摩及技術指導,讓農民親身體會品種的特性,引導農戶種植高端品種,提高油占米品質,打造海豐油占米品牌,增加農民收入。現示范區種植示范品種有香雪絲苗、中隆絲苗、19香、蓮香絲苗、象牙香占、竹稻、美香占2號、美雪油占、南晶絲苗共9個;水稻育繁種基地位于海豐縣城東鎮后林村與可塘鎮羅山村交界處,基地以海豐縣優質稻油占米研究中心為實施主體,聘請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陳建偉教授長期負責育繁種技術研發。通過提純復壯油占米主打品種,為農企、合作社和農民提供純正的優良種子,并結合當地生產實際,選育適宜汕尾地區種植的新品種,打造自己的水稻“芯片”。同時,搭建水稻科研平臺,培養水稻科技人才,推廣示范水稻新品種,摸清新品種的種性,推進良種良法配套,推動水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引科技,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7年,袁隆平水稻研究所海豐分所舉行揭牌儀式,與深圳市龍崗區合作搭建“政策扶持平臺”“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和“農戶+合作社+公司”產銷一體化平臺,通過良種良法,使水稻每畝增產增收20%,推動全縣水稻的育種、栽培產業化進程。2019年,海豐縣舉辦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特邀省農科專家為水稻種植戶、相關企業、合作社傳經送寶,加強水稻產業技術交流與合作,推進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
海豐縣中禾農業專業合作社作為當地名列前茅的產供銷一體化、農科教相結合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單位,2010年以來,與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學術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技術合作,開展水稻優良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和優質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通過推廣良種良法,加大品種結構調整力度,引進推廣Y兩優農占、廣8優金占、深優9516、廣8優2168、吉豐優3550等一批水稻優良品種,使全縣水稻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通過示范基地+科技人員+示范戶的方式,加快農業技術推廣轉化,經優化和調整,認定科技試驗示范基地5個,選聘技術指導53名,科技示范戶530戶,推廣主導品種22個,主推技術11個,農技推廣普及率達到95%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到40萬畝次。
促融合,促進產業鏈延伸
鎮內油占米產業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發展油占米加工,形成了以廣東中榮農業有限公司、海豐縣中禾農業專業合作社、海豐縣新怡泰糧食加工廠為主導的加工產業集群。海豐縣委、縣政府推廣培育多元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體系,利用互聯網將線上線下資源重新優化配置,搭建雙向供需平臺,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加快農產品流通銷售,積極推動“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平臺”模式落地,建設示范服務站。已建成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個,村級服務站點141個。同時,海豐縣政府大力推進物流配送體系、培訓體系、農產品上下行體系等建設。海豐縣作為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可塘鎮油占米產品可借助縣平臺實現銷售流通。
海豐縣作為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全國13塊紅色根據地之一,堪稱“紅色旅游勝地,綠色度假天堂”。可塘鎮萬畝油占米生產基地結合了海豐特色,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專家團隊原創設計的“紅場大門”和手抱稻穗稻谷男孩女孩的圖案、“彭湃故里”“海豐油占米”的字樣構成的78畝稻田景觀運用了紅場這一元素,體現了海豐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具備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基礎,也是可塘鎮油占米下一步發展方向,即在保證油占米品質的前提下,引進稻魚、稻鴨等種植模式,發展田園觀光旅游產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強品牌,提升產業價值鏈
海豐縣是“全國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和“農業農村部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依托全縣品牌強農戰略,大力強化稻米品牌推介與營銷渠道建設,組織引導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四大重要經營主體開展品牌注冊與創建宣傳,積極參加各種農產品展示會、展銷會,參與優質農產品評選。在第十七屆中國農交會廣東展區“粵味之旅”展板上,海豐油占米“C位出道”,占據醒目位置。2019年,海豐油占米被納入農業農村部“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專家評審。同年舉辦首屆稻米暨農業發展大會優質米食味品質鑒評會,現場品鑒了海豐縣自主選育的22種優質大米,其中海豐“好米世家”“中谷小農粘”“豐隆油占”“農家香米”“富曬絲苗米”“一分良田有機米”6家米業榮獲金獎,“中隆絲苗”“柑園油占”“汕美香苗3號”“蓮香絲苗米”“坡橋玉香米”“梅隴香絲苗米”6家米業榮獲銀獎。同時,可塘鎮榮獲全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水稻專業鎮稱號,大幅提升了油占米品質品牌,提高了油占米銷量。
聯農戶,鞏固產業發展根本
可塘鎮以“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為根本宗旨,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集體+農戶”等農業生產模式,積極探索資產、資金、勞動力、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帶動模式,將企業、合作社、大戶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讓農戶分享全產業增值收益。全鎮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萬元,高出海豐縣平均水平10.16%。
廣東中榮農業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轉、租賃的形式集約水田百余畝,以付工價的形式聘請當地村民務農耕種,帶動當地一些閑業人員,解決當地的部分勞動力就業增收。海豐縣中禾農業專業合作社參與海豐縣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與可塘鎮黃厝港村、羅西村、羅北村等村民簽訂種植合作協議,統一向農戶供應優質種子和種植技術服務,從育秧、插秧、肥水管理到收割等環節,全程統一采用社會化服務和機械化服務。以前通過把種子給農戶,農戶留種自行種植的粗放型耕作模式,嚴重影響出產的稻谷品質和銷售價格。現在,農民出勞力和土地,合作社出種子和技術,從源頭的種苗、土壤到技術管理、加工再到品牌打造提供“一條龍”服務,精準與農戶進行長期合作,保證油占米品質穩定。同時,油占米生產基地實行“五個統一”工作措施,除統一品種、技術外,還包括統一防治: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及物理防控技術;統一指導:派出技術人員到加盟農戶進行田間管理技術服務和指導使用配方肥;統一購銷:對加盟農戶產出油占米統一按照簽訂協議進行收購和加工。在保證農戶稻谷品質和銷路的同時,再以比市場價高出10%~15%的價格向農戶統一收購稻谷,幫助農戶實現增收。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