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土村位于天津市東麗區金鐘河南岸,歷史悠久,曾是津郊第一大村。如今村民全部搬遷至華明鎮,但赤土村曾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作為中共冀東地下黨根據地這段光榮的歷史,將永遠不會磨滅。
赤土村主要居民是魏氏,建村歷史超過六百年,其間幾易其名,在抗日戰爭時期名為“赤堿灘”。1943年,中共派出一批干部到金鐘河一帶開展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隨著黨工作的深入人心,赤堿灘老百姓覺悟了。1944年冬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赤堿灘成立了抗日民主村政委員會,后又成立民兵組織。其中村民魏義才任村政委員會組織委員,魏國亮負責武裝工作(兼任民兵隊長)。1945年,魏義才與幾個村民加入共產黨,建立了赤土村黨小組,成為東麗地區建立的第一個黨小組。在艱苦的斗爭中,赤堿灘民兵組織不斷壯大,多次配合縣大隊、區小隊打擊日偽,展現了冀東民兵的風采。
解放戰爭開始后,1947年,赤堿灘民兵主要是配合破壞國民黨當局交通及電訊線路工作。赤堿灘民兵組成爆破組,在京山鐵路軍糧城以東埋設地雷,炸毀敵軍火車頭3個,成功打亂了國民黨部隊的供給運輸,受到冀東軍區的表揚。1948年冬,平津戰役全面打響,萬名解放軍搶渡金鐘河,赤土村等村民兵、村民給部隊搭浮橋、當向導、送物資、看傷員,協助部隊過河作戰。
在對敵斗爭中,為便于地下交通聯絡通信,金鐘河渡口設立了赤堿灘地下交通站,聯絡代號為“小揚州”“三八村”,后又改為“赤土”,寓意紅色的土地。1949年8月,根據該村村民意愿,赤堿灘正式更名為赤土村。1989年,市政府將該村命名為天津市革命老區。2006年,赤土村所在街道華明鎮成為天津市第一批小城鎮建設試點。2007年,華明示范鎮建成竣工。如今,已遷入華明新市鎮的赤土村村民帶著赤土村的光榮歷史,在新時代中繼續為美好生活努力奮斗。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