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牛山,蟄伏于武陵山最高峰——鳳凰山西側的群山之中,像一頭伏臥著的巨牛。因當地村民放牛僅需守住上山路口便可防止牛跑脫,得名“困牛山”。因80多年前百余紅軍在這里集體跳崖,困牛山為人所熟知。
1934年10月16日,為掩護紅六軍團主力部隊撤離,粉碎敵軍的圍追堵截,十八師師長龍云率領52團800多個戰士截敵奮戰,后將敵軍引誘到相反方向——困牛山一帶,展開激烈槍戰。紅軍戰士在誤食桐油拌飯拉肚子的疲乏狀態下,與敵人激戰了兩天兩夜。在敵軍越追越近的形勢下,52團團長田海清帶領百余名戰士,邊戰邊退走上困牛山。四面環山都是敵人,老百姓被敵軍裹挾當成擋箭牌,紅軍戰士誓死不傷百姓,誓死不做俘虜,縱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這一英雄壯舉為紅六軍團主力成功突圍,與紅三軍勝利會師贏得了時機。
“要想做成事,就得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犧牲。這是紅軍教給困牛山人民的道理。”困牛村黨支部書記張國玉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困牛山戰斗的故事,立志改變村里貧困的面貌。在脫貧攻堅戰中,她帶著村“兩委”班子苦干實干,團結一心完成“組組通”公路建設,建成飲水工程,實施電網升級改造、廣電網絡村村通,帶動村民種植蜂糖李、養殖生豬、開墾種植水果采摘園……在全村人的努力下,困牛山村順利脫貧出列。
紅軍烈士精神不僅感召著困牛山村民,更感召著全國各地的人來緬懷先烈。困牛山戰斗遺址2014年被列為銅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后,來參觀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目前,困牛山村已納入全國1000個紅色村落試點進行打造,被銅仁市作為紅色革命旅游景區重點開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