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山區重巒疊嶂,綿延不絕。因為歷史的原因,改革開放以前,貧窮一直伴隨著老一輩的山東沂蒙山區人。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地處沂蒙山腹地,臨沂市羅莊區沈泉莊村,卻迅速崛起成為一個億元村,更被人稱為“山東沂蒙第一村”。
改革開放之前,沈泉莊村和其他沂蒙山村一樣,是個普通的農業村。跟周邊大多數的村落一樣,沈泉莊村依靠種地解決溫飽問題,村里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根本沒有什么集體資產。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村民王廷江住在茅草屋里,靠拉排子車搞運輸為生。改革開放之后,王廷江先開始做陶瓷生意,接著又承包了村里的小商店,家境逐漸富裕起來。1986年時,王廷江就攢下了30萬存款。他跟隨朋友到經濟開放的廣東走了一圈,回來后,他把銀行里的30萬塊錢全取出來,又向銀行貸了60萬,合計90萬投資建設白瓷廠。1989年9月29日,王廷江突然宣布,把他千辛萬苦積攢下來的家業——價值420萬元的白瓷廠和180萬元的資金無償捐獻給村集體。同年11月,王廷江被村民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當時的沈泉莊人均收入不足300元,還欠外債10多萬元,在全鎮36個行政村中名列倒數第一。
在王廷江帶領下,村里雨后春筍般崛起5家企業。到1996年底,沈泉莊的村辦企業已經發展到20家,擁有資產4.2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6000元,一躍成為沂蒙山區的首富村。村民們紛紛建起別墅式小洋樓,紅磚紅瓦。街道寬敞,綠樹成蔭,花草鮮艷,南方的椰子樹也到這里安了“家”。60歲以上的老人全都免費住進敬老院,村里的孩子不出村就可從幼兒園一直讀到大學。如今的沈泉莊村,已經達到農村城市化、農民工人化、農業產業化、工業現代化、貿易國際化的五化標準。王廷江被譽為“新時期農村艱苦創業的帶頭人”,他的奉獻精神被稱為現實版的“沂蒙精神”。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