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廣東大埔縣太寧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太寧農會”,他們提出“一切權利歸農會”的口號,實行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減租減息,使鄉外的地主不敢進太寧收租。農會內建立太寧鄉自治促進會,調解鄉民糾紛,處理地主壓迫農民的訴訟,取得農民的信任,會員很快發展到1500多人。他們白天勞作,晚上開會,每月召開一次大會,每兩周召開一次小組會。
革命歲月已然過去,但太寧村當年的自治促進會卻依舊血脈相承,演變成如今的“板凳會議”。干群一心、為民服務的宗旨從未改變。“村里自來水主管道已經完善,但是戶戶通的支網管道還沒有做好,我們的用水還是受到影響,書記能不能幫忙解決呢”“過年過節村里人一多,水就供應不足了”……每月15日召開的村“兩委”會議上,都會針對議事亭“板凳”會上收集的意見建議、“社情民意箱”和其他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分類整理,并由村黨支部安排專人落實,動態銷號、到期反饋。村黨支部每月在黨務公開欄上將百姓議事亭收集的群眾意見和建議的落實處理情況進行公示,并在黨員大會上通報反饋。
交通基礎設施差、產業基礎薄弱是過去制約太寧村發展的主要原因。2016年,廣州市海珠區瑞寶街道開始對口幫扶太寧村,并制訂三年幫扶規劃。扶貧到戶項目共計15個,戶項目類投入近116萬元,主要圍繞保障貧困戶“八有”(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飲用水、有電用、有電視信號覆蓋、有網絡信號覆蓋、有教育保障、有醫療保障、有穩定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展開。2020年,全村貧困戶86戶248人已經實現全部脫貧。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