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兒女喜遷新居,三河舊貌換新顏”,這是如今掛在四川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入口處的標語。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四川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和群眾一起圍坐在火塘邊,為脫貧攻堅把脈問診,開出良方。
三年過去了,當年村里的土坯房變成了小洋房,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在山間回蕩,脫貧致富的喜悅在貧困群眾的臉上綻放……一條暖心路,一條脫貧路,一條振興路,當年村中的羊腸小路變成了三河村的康莊大道。
三河村是大涼山腹地的深度貧困村,過去三河村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玉米、土豆,貧困發生率達46.47%。脫貧攻堅戰以來,三河村探索出“短中長”結合的發展路子,建起了“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的特色種植養殖模式,同時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建立起旅游合作社,全村實現脫貧致富。
據了解,依托獨特自然條件,三河村引進了西門塔爾牛、中華蜜蜂等優質品種,大量種植了產值更高的云木香、花椒、冬桃等特色農產品,加上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全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8年的4615.5元提升至2020年的11245元。此外,三河村還發展了核桃、云木香等產業。
為幫助村民養成愛干凈、講衛生的好習慣,村干部與駐村工作隊員自帶洗衣粉、水盆、掃把、抹布等,輪流到貧困戶家中幫忙打掃衛生,時間一久,再懶散的村民臉上也掛不住,紛紛加入到講衛生的行列中。
此外,為了破除貧困代際傳遞問題,三河村山腳下還新修了一座學校,附近村子的孩子都到這里上學。
從舊址到新村,短短幾分鐘的車程,見證了三河村人“再跨千年”的脫貧歷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