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尉犁縣興平鎮達西村的滄桑巨變、紅色印記和小康之路,聞名全疆乃至全國。
上了年紀的達西村村民都記得,在沒有一條林帶、沒有一塊條田,全是沙土路、土坯房的時代,去一趟縣城需要走一個多小時,去一趟庫爾勒市來回需要一天。這個狀況,直到改革開放后才有所改觀。路網的通達,讓位于城郊的達西村與外界交流互動增多,加上村黨組織發揮作用好,“鹽堿村”“空殼村”“三靠村”的標簽逐漸被“旅游村”“小康村”“明星村”取代。全村干部群眾的內生動力越來越足,全村各個方面呈現的生機活力越來越強,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0年買大貨車,2006年蓋別墅,2008年買小轎車,2012年買樓房,2015年買第二輛小轎車,2020年買大型收割機……從村民阿不力克木·木沙的家庭支出可以看出,他家這些年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節節攀升。
作為“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達西村如何從曾經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的“鹽堿地”,變成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文明發展的“南疆第一村”,達西村又是如何不斷突破增收的天花板,整個村子富上加富,村民日子甜了更甜。
興平鎮黨委書記葛明虎歸納了三個原因:一是全村人深受習近平總書記復信鼓舞,深刻銘記“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的村訓;二是村里“比學趕幫超”氛圍濃厚,村“兩委”干什么事都想爭第一,村民干什么事也都想爭第一;三是村民思維活躍,善于學習和實踐黨的好政策。
2015年,達西村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5000元。這組數字對達西村村民來說,已經到了增收的“天花板”,村“兩委”開始為拓展增收空間籌謀。全村的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探索多條增收道路,發展多個特色產業,村民收入再次提高。2020年,達西村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達34852元,村集體收入達112萬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