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四川廣安區牌坊社區 紅色托起“富美新”
時間: 來源: 作者:李永生 沈立宏 何曉霞 字號:【

  “發展才是硬道理”,夜色下思源廣場最高點“實事求是寶鼎”上的這七個大字熠熠生輝。我們到達鄧小平故里——四川省廣安市已是傍晚,徒步至城南的思源廣場,老百姓飯后跳起了廣場舞。渠江畔的“鄧小平圖書館”“小平母校——廣安中學”凝聚著后人的感激之情。

  第二天,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走進城北的牌坊社區,這里是一代偉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誕生地。細雨中的社區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粉墻黛瓦的傳統川東民居整齊排開,街道潔凈如洗,不時看到游客漫步其中。

  進入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在鄧小平肖像圓雕旁駐足凝望,這位慈祥的老人面帶微笑,邁著堅毅的步伐從群山之巔緩緩走來。兩側墻壁上寫著“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他為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誕生,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展,進行了艱辛探索;為成功開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勛”,讀起來讓人肅然起敬。無數珍貴實物、手稿、圖片,將小平同志傳奇非凡人生展現給絡繹不絕的參觀者。

  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同志出生于“牌坊場”,意氣風發的廣安少年在這里度過了15個春秋。117年過去了,昔日的小山村發生華麗蝶變,牌坊村民思想觀念不斷與時俱進。

  1978年12月,鄧小平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偏居川東一隅的牌坊村民開啟致富之路,有的開始外出務工,有的在村里辦起了小廠子,大家的手頭逐漸寬裕。

  “‘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這是小平同志的諄諄囑托。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牌坊社區黨委書記李良國感慨,“1978年前,老百姓穿著破爛的衣服,住著陰暗潮濕的土坯房,村里的路一到下雨天就和稀泥。遇上干旱天,填飽肚子都是個難題。”

  1949年12月,“牌坊場”被改稱為“牌坊村”;2001年8月,經四川省委、省政府批準,在牌坊村設立鄧小平故居保護區;2002年,開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試點時,1700余名村民搬遷到牌坊新村聚集點;2013年10月,鄧小平故里旅游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紅色旅游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面旗幟;2018年,廣安提出建設紅色旅游勝地;2020年5月,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為牌坊社區,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社區現有14個村民小組,1100多戶、4100多人。改革開放以來,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村民大都搞起了旅游服務業。”李良國介紹,社區要抓住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傳承好紅色基因文化,努力譜寫新時代百姓富、生態美、面貌新的振興新華章。

  走出鄧小平紀念館,在門口有很多攬客的牌坊村民,“80后”吳靜是從隔壁村嫁過來的。“我們用自家的房子搞民宿,住一晚上只要70元,農家飯有298元和398元一桌的,每天能接待3~5桌游客。”吳靜笑著說,“一出門就是干凈的水泥路,房前屋后有小公園,比城里人都過得安逸。鄉村振興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近年來,依托景區和小平干部學院,牌坊社區已成為集教育、觀光、會議、休閑為一體的旅游基地,開辦農家樂50多家,農家客棧110多家,可同時接待6000余人食宿,年接待游客300萬人次以上。如今,牌坊社區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8萬元,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飯”,過上了幸福紅火的好日子。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