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蘭山高千萬重,革命紅旗滿山紅。帶頭扛槍打白匪,要數‘拔哥’最英雄。”
說起東蘭縣的英雄人物,當地人脫口而出這樣的山歌。歌詞里的“拔哥”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大英雄——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之一,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百色起義領導者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韋拔群。
如今,走進拔哥故居東里村,共耕渠、特牙廟、東里三潭以及新建的東里革命陳列室,都在講述著韋拔群的英雄故事。
1894年2月,韋拔群出生在東蘭縣武篆鎮東里村一個殷實的壯族家庭。當時貧苦農民的悲慘生活和土豪劣紳的作威作福,使他有了同情貧苦勞動人民、好抱不平、正直剛毅的性格,于是便長期思考如何才能讓貧困大眾脫離水深火熱的苦日子。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等發動了著名的百色起義,組建了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
開展革命斗爭的同時,韋拔群也十分注重農民工作和土地改革。1930年4月,鄧小平與韋拔群在東蘭組織開展土地革命試點,并在東里村創建右江蘇區第一個共耕社——東里共耕社。
有革命斗爭就有犧牲。1932年10月19日,韋拔群被叛徒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韋拔群以他短暫的人生,詮釋了“對黨忠誠、一心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硝煙逝去,如今的東里村以及東蘭全縣早已變了大模樣。“拔哥故里黨旗紅,能人引領致富路”,東里葡萄種植基地竹門兩旁的對聯和正上方“共耕社”三個大字引人注目。雖經百年滄桑,當年修建的一條“共耕渠”仍然水流不斷。村里成立了以“共耕社”為名的種養聯合社和黨支部,帶動農戶發展良種葡萄、蜜柚、油茶等特色農業。韋拔群故居也被打造成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不時迎來游客參觀。
東里村委會主任陳永祥說,他們一直以“拔哥”為榜樣,在鄉村振興的新征程,繼續堅定信心、鼓足干勁落實好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讓東里變得越來越美好。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