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貴州遵義 “紅色沃土”的變與不變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吳正肖 字號:【

  86年前,一場關乎中國革命偉大轉折的會議——遵義會議在這里召開,被稱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這片沃土上,每一寸土地都灑滿了紅色的種子,遵義作為貴州省糧食主產區——“黔北糧倉”,正不斷在“變與不變”間矢志踐行初心使命。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農民收入逐年提高,農村環境越來越美……貴州省遵義市辣椒、茶葉種植面積分別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第二,遵義朝天椒位列全國十大名椒之首。湄潭縣、鳳岡縣、余慶縣、正安縣入選中國茶葉百強縣,湄潭縣榮登榜首。

  好山好水孕育了遵義酒之芬芳、茶之清香、椒之火辣。良好的生態環境成就了農產品良好品質,農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品牌知名度、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能力提升。2020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718元,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長8.5%,全省排名第三,高于全國6.9%、全省8.2%的水平,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

  使命不變,穩住“壓艙石”

  綠油油的水稻秧苗里,藏著一個豐收的夢想。

  在綏陽縣旺草大壩,一盤盤青蔥的秧苗被裝上插秧機,隨著機器的運轉整齊有序地在水田里“列隊”,蔥蘢的秧苗像綠色“地毯”似的,向遠方鋪展,向豐收延伸。

  據悉,這是今年遵義市大力推廣使用的水稻缽育機械擺插技術模式,通過缽盤育苗實現壯苗、盤根好、插秧時傷苗輕、緩苗快,增產效果好,同時節省人工施肥成本。今年,遵義市高標準打造9個市縣聯建的優質高效萬畝“綠色稻+”示范樣板基地、5個縣級重點“綠色稻+”示范樣板基地,全面實施農業“321”工程優良組合模式,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五谷者,萬民之命。保障糧食安全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和永恒主題。遵義作為“黔北糧倉”,始終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的政治責任,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和糧食產量穩定。大力開展水稻新品種的引進、試驗和示范工作,經過不斷試驗示范、種植探索,總結推廣了一大批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目前全市達到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米占75%。通過積極推廣“綠色稻+”產業模式,推動傳統水稻產業向高效農業轉型升級。其中“茅貢”牌大粒香、“鳳欣”牌白瑪瑙米等優質大米品牌在全國稻米博覽會上多次獲金獎。連續五年全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0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220萬噸以上。

  此外,遵義率先在全省實現生豬生產“縣縣有龍頭”,生豬養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2020年出欄生豬386萬頭。全市肉類總產量達52萬噸,禽蛋產量6.64萬噸,水產品產量6.96萬噸,重要農副產品品種多、質量優、效益好,“黔北糧倉”功能和效益得以不斷夯實。

  思變求變,托起百業興

  遵義率先在全國發布辣椒價格指數,國家級辣椒市場功能正逐步完善,“中國辣椒、遵義定價、買賣全球”目標正在全面形成。遵義辣椒年交易量超過40萬噸,交易額達80余億元。辣椒產業的蓬勃發展無疑是遵義優勢特色農業壯大的一個縮影。

  遵義在全力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傳統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堅持“四新一高”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茶葉、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紅粱、生態畜牧漁業、竹、花椒8大農業主導產業,產業發展一片欣欣向榮。

  同時,遵義順勢而為,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工業,著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推動“從農業上長出工業來”,聚焦茶加工、辣椒制品、生態畜禽肉及肉制品加工、以竹筍和食用菌加工等,不斷延伸產業鏈,形成了一批食品產業集群。特別是“世界辣椒加工集聚區”強勢崛起,各類辣椒加工企業達到123家,加工產量35萬噸,年產值達40億元。

  變則通,通則達。為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步伐,遵義市以壩區為突破口,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打造了一批標準化、規?;?、品牌化、可持續的產業,如湄潭香蔥、播州大蔥、桐梓菜豆、正安菜心等。遵義還在全省首創“壩長制”,并得到貴州省委、省政府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遵義把提質增效作為發展的動力,全市大力推進“兩品一標”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20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1個、中國馳名商標5個,累計獲有機產品認證證書802張,位列全省第一。播州區、習水縣、鳳岡縣獲農業農村部授予“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

  初心不變,只為農民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2019年遵義市率先在全省實現整市脫貧,遵義廣大農民朋友同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小康。

  2020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249元,增長到14718元,為“十二五”期末的1.59倍,年均增長10%,總量位居全省第二,增速連續6年高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遵義市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接續大力發展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主的現代農業,把農民增收作為第一要務,強化農業提質增效,推動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不斷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附加值,想方設法把農業產業鏈收益多形式賦予農民。

  通過改革創新驅動,全市1848個村(居)已全面完成產權制度改革,100%組建成立村級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并予登記注冊,實現了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化、資產權屬股份化、集體成員全面股東化,為持續提升農民資產收入奠定了基礎。

  “小青瓦、穿斗枋、坡屋頂、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墻、轉角樓”,水泥道路貫村莊,青山綠水繞白墻。遵義創新開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升級行動,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顯著,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目標正在實現。

  百年黨史就是一部為民服務史,變的是服務水平,不變的是為民初心。“黔北糧倉”亦是如此,正以“變與不變”詮釋著為民初心。接下來,遵義將繼續通過創新變革農業技術、產業發展和經營模式,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以產業興旺引領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