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保護好耕地不僅關系我國糧食安全,更關乎民族興亡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辛賢 字號:【

  我國的耕地資源十分短缺,耕地總量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的7.8%,卻要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適宜開墾的耕地后備資源十分有限,高質量耕地資源的稀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必須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絕不能有任何閃失。中外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保護好有限的耕地資源,不僅僅是關系糧食安全的關鍵問題,更是關系民族存亡、文明興衰的重大問題。

  加強耕地保護是保障居民食物需求不斷升級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不懈努力和奮斗,我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依靠自身力量有效實現了糧食的基本自給,“吃不飽”的問題徹底成為歷史。隨著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并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居民食物消費也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變。耕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我國制定了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了18億畝的耕地紅線,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發揮了決定性作用。然而,在城鎮化和工業化快速推進過程中,城鎮建設用地對耕地形成擠占,工業污染和農業粗放生產等對耕地質量形成了嚴重的破壞。面對未來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不僅要保護好耕地數量,更要保護好耕地質量,只有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保護好,才能保障好國家的糧食安全。

  “吃得飽”已讓耕地資源不堪重負。糧食產量“十七連豐”的背后是耕地資源的密集使用和耕地質量的退化。2020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3390億斤的歷史最高水平,連續6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這意味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了較高水平。人均糧食產量達到了475公斤,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世界糧食安全標準線,成功解決了14億人的吃飯問題。但糧食產量增長的背后是農業生產要素的密集投入。2015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站上了13000億斤的臺階,2005-2015年期間,我國糧食產量增加了36.5%,這一時期糧食播種面積增加了14.1%,是農作物播種面積增幅的2倍,農業用水增長了7.6%,是工業用水增幅的2倍,化肥施用量增加了26.4%,耕地畝均化肥使用量達到29.7公斤,是世界安全警戒線的2倍,農藥使用量增長了22.2%。化肥農藥過度使用使得我國耕地質量顯著下降,耕地酸化、土壤板結等問題也逐漸顯現,保障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吃得好”需要更多的耕地資源。過去十年,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率提高,居民對油脂、蛋白質、糖類等食品的需求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達到101.6萬億元,比2010增長了146.5%;人均GDP連續兩年突破1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130.1%,穩居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60.6%,比2010年提高近11個百分點。收入水平增長和城鎮化率的提高,使居民的生活需求產生重大變化。2013-2019年,我國居民對肉類的人均消費從25.6公斤增長到29.5公斤(2018年),增幅為15.2%;禽類從7.2公斤增長到10.8公斤,增幅為50%;水產品從10.4公斤增長到13.6公斤,增幅為30.7%;蛋類從8.2公斤增長到10.7公斤,增幅為30.5%;奶類從11.7公斤增長到12.5公斤,增幅為6.8%。

  面向2035年,我國居民收入在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過程中,食物結構還有巨大的升級空間。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生活水平還會進一步提升,對肉、蛋、奶的需求還會持續上升。當前我國人均GDP約1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至少還需要翻一番。按照2013-2019年食物消費增速,肉類消費將增加63.3%,達到48.2公斤;禽類消費將增加115%,達到19.4公斤;奶類消費將增加20.5%,達到15.1公斤。我們還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這些測算結果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保障居民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需要更多的耕地資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