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種業變革是農業的根本性革命
時間: 來源: 作者: 字號:【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打好種業翻身仗。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這是推進我國種業變革的動員令,是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的沖鋒號。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農業每次發生質的飛躍,大都取決于種子的變革,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是農業的基因。

  夏商時代,中國人吃的是粟,即小米。國家儲糧也是粟,祭祀也是獻上粟作為貢品。但粟產量不高,隨著人口的增長,越來越需要尋找一種產量較高,能穩定種植的品種。

  這時,小麥便閃亮登場。商代時小麥自西亞傳入,但人們尚不習慣,不知它可以做多種食品,營養也比小米豐富,口感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才摸索出它的這些特性,逐步擴大種植。到戰國時代,小麥已經成為國家儲備的主要糧食。“六王畢,四海一”,秦統一六國,主要是秦占據關中,而關中地區盛產小麥,國家有足夠的糧食。唐代是小麥種植最鼎盛的時代。“貞觀之治”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大盛世,主要是積極擴大小麥種植面積,使經濟獲得爆發式增長。到唐天寶年間,人均占有糧食700斤,和今天我們人均占有量差不多。但連年耕種,土地質量銳減,鹽堿沙化嚴重。糧食產量下滑逐步造成國家糧食危機。

  就像小米在商代無力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一樣,小麥到唐代后期也越來越無力養活中國人,社會動蕩不安,先后出現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到宋朝初年,一種優良的水稻品種占城稻,傳入中國。占城稻高產、早熟、耐旱,生長期短。占城稻的引入,是當時中國南方的一場種子革命。它不僅高產,還可以稻麥復種輪作,一年可收兩茬,單位畝產大大增加(當時南方水稻畝產約353市斤,北方小麥畝產約178市斤),于是占城稻迅速擴散到長江流域和中國南方,宋代墾田面積達到了7.2億畝,江南地區也因此確立了經濟中心的地位,“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正是誕生于這一時期。水稻品種的革命為中國奠定了一個穩固的南方糧倉。自宋以后,無論北方如何動蕩、外族如何入侵,南方的糧倉地位一直安如泰山。大運河的開鑿又為南北交流提供了便利,南糧北運使宋以后的王朝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得以延緩壽命。明朝在京杭大運河中從南向北運糧的漕船達9000多艘,清朝每年從南方征收北運的漕糧多達400萬石。

  中國人口的暴漲,發生在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三大盛世的“康乾盛世”。據史料記載,漢代人口約5000萬,清朝初年中國人口才開始按億計算,但100年后的乾隆時代,一下子猛增到3億多人。按照明末清初的糧食產量只能養活1億人,100年里人口翻了兩番,用什么來養活他們,這又是一場種子革命的功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美洲的一些農作物新品種不斷傳入中國,尤其是玉米、地瓜,不論什么樣的水土條件都能生長,適應能力很強,大量的無地農民開墾荒山、坡地,種上玉米、地瓜等,收獲的產品足以養家糊口。在吃飯不成問題的情況下,多子多福的觀念自然導致人口大幅增長。

  種子是萬物之源,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是從種子開始不斷發展進化的。中國人歷來就有“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學命題,其實這就是一個關于種子起源的哲學命題,它所追溯的問題就是誰是種子的源頭。

  種子革命是生物進化的源頭革命,它帶來的巨大效應是根本性的。目前,地球人口已突破76億,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只有70多年,中國人口已經由4億多猛增到14億多。地球人口的暴漲,最根本的一條就是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催生各種農作物及家畜家禽領域里的一場場種子革命,使人們的食物產量激增,食物的充裕,拓展了人們的生存空間,使人口在自然生育狀態下得以快速繁衍。當今世界每年生產的糧食有27億噸,足夠養活140億人。但是一個新的命題又擺在人們面前,過去只有人吃糧,動物吃草不吃糧,今天的糧食,除了供人吃、飼養動物,還有很多都喂了機器。美國每年有1億多噸玉米用于乙醇燃料生產,汽車加滿一箱油需要200公斤玉米,差不多是一個人一年的口糧。盡管轉基因糧食高產,但機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