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14日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要求,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個部門2020年9月18日印發的五年行動計劃強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推進蠶桑絲綢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體系,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能,探索產業轉型新模式,開創新時代蠶桑絲綢產業發展新局面。行動計劃對推動傳統絲綢文化和技藝保護傳承,推動產業發展與現代信息技術及文化創意深度融合;突出地域、民族、文化、行業特色,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絲綢文化旅游景點,推動絲綢文化融入大眾生活;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及支持絲綢產業國際合作等提出具體要求。
眾所周知,中國是桑樹的原產地和絲綢的發祥地。種桑養蠶在中國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桑蠶產業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一項重要產業,乃至于絲綢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中華文明的一個典型特征是農桑文明,絲帛文明。蠶桑產業不僅為中華民族發展和文化傳承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對世界人類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數千年來,種桑養蠶,繅絲織綢,不僅源源不斷地為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提供了錦繡衣被,而且走出了中國,走向了世界,走出了一條雋永而絢爛的絲綢之路。
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在新時代新的歷史條件下,“一帶一路”正在展現旺盛蓬勃的發展活力和光明燦爛的發展未來。作為與“一帶一路”緊密相連的桑蠶絲綢產業,要緊緊抓住機遇,以桑蠶絲綢文化為引領,傳承合作共贏的“絲路精神”,做大做強桑蠶產業,提升“中國絲綢”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和主導作用,讓“絲綢”這張象征中華民族的名片越來越亮、越來越響、越來越被國際社會認同和接受。
據統計,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長江經濟帶各省市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六部門行動計劃部署要求,以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市場需求不協調的問題為導向,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使桑蠶絲綢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桑蠶產業與文化旅游如何融合發展?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
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桑樹渾身是寶,既是生態林,又是經濟林。長江流域各有關部門應根據我國桑蠶產業由東向西轉移的趨勢,加強東西部桑蠶產業省區的分工與協作,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統籌考慮,系統謀劃,組織制定本地區桑蠶資源利用和產業發展規劃,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
二是將桑樹產業融入“國土綠化行動”。桑樹根深葉茂,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強,具有防風治沙、保持水土,綠化環境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重金屬污染土地的修復、治理和利用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價值。建議長江流域各省市把發展桑產業納入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的開發項目,發揮其生態和經濟相結合的優勢,落實國辦關于開發利用飼料桑等新飼草資源,促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的部署要求。
三是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桑蠶資源綜合利用,走多元產業化發展道路,是桑蠶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荊州松滋市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調結構,棉改桑,招商引資,著力建設現代特色桑業園區,打造集科研、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桑蠶產業發展模式,并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使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大幅增收,促進鄉村振興,拓寬精準扶貧渠道,做法值得借鑒。
四是傳承弘揚絲綢文化,打造時尚品牌。有文化內涵的高端品牌不僅是全球市場的有力競爭者,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強對蠶桑絲綢歷史文化遺跡、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絲綢老字號的保護,鼓勵各地絲綢博物館、絲綢小鎮、休閑桑園建設,形成若干個集產業、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絲綢文化傳承發展基地;深入挖掘絲綢文化的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商業價值,將我國蠶絲文化的歷史內涵和民族特色融入產品品牌,以“文化+品牌”的模式提升絲綢產品的文化價值,提升品牌設計創意水平,打造有競爭力的中國特色時尚品牌;利用“互聯網+”,創新營銷模式,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提升產品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五是加強絲綢產業國際交流合作。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將桑樹種子作為國禮送給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關心下,建立了中古蠶桑科技合作中心,中古蠶桑合作項目榮獲古巴科學院國家獎,桑蠶產業國際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在拉美的成功典范。“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蠶桑絲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有利于我們整合和優化資源配置、開拓國際市場需求,推進我國桑蠶絲綢產業轉型。一方面要鼓勵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國外的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支持種桑養蠶納入境外替代種植養殖目錄;另一方面要支持企業參加國際時尚和文化推廣交流活動,加大中國絲綢對外宣傳力度。
我們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契機,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規劃《建議》,緊緊圍繞進入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找準功能定位,把握“十四五”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立足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全局,扎實謀劃推進“十四五”長江經濟帶桑蠶絲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舉措,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中,勠力同心,再創輝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