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入圍長三角一體化“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范創建名單春風,全國三大優質糯稻主產區之一的安徽省鳳臺縣,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科技賦能現代農業,推廣綠色種植方式和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開展種植全程托管、訂單收購、分級加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做強鳳臺糯米產業。2020年全縣30萬畝糯稻再獲豐收,總產量超20萬噸。
推進基地建設,夯實現代農業發展載體
鳳臺將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的產業基地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載體和重要突破口,形成小農戶、大基地的發展格局。
2014年,鳳臺綠色糯稻標準化示范區順利通過國家標準委驗收,正式擁有了首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馬店糯米”也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依托這些優勢,鳳臺以朱馬店鎮為中心,運用“馬店糯米”種植技術,精選相似土壤結構,投入2000萬元打造糯稻標準化種植基地5萬畝,奠定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同時,為探索“中原糧倉”農業現代化具體路徑,鳳臺積極創建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優質糧食生產,提高優質糧食生產的商品率和經濟效益;推進專用品牌糧食發展,建設專用原料示范基地,目前鳳臺已建成綠色糯稻基地3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糯稻)基地15萬畝,2020年4月,鳳臺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安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
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讓農業產業要素進一步集聚、高效運營,是鳳臺推動糯米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為將產業做大做強,鳳臺縣培育了一批基地實施主體,探索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種植大戶為主的聯動發展模式,現擁有4家糧食生產類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及一批重點糧食生產加工與銷售企業,推動糯米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此次鳳臺入選安徽第一批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示范創建名單的安徽優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銷售主導型國有企業。
由于鳳臺糯米質量優,價格相對較高,一些小散戶為了逐利或迎合市場,在鳳臺糯米中摻夾價格和質量都相對較低的其他糯米品種,有損鳳臺糯米的品牌發展。對此,鳳臺便統一銷售注冊商標為“鳳臺糯米”的正宗鳳臺產糯米,為鳳臺糯米搭建規范化的銷售平臺,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模式,打造鳳臺糯米優質的品牌形象,有效推動鳳臺糯米產業發展。
科技賦能產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科技,對農業發展有著強有力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近年來,鳳臺縣積極探索機械化種植、良種良法和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助推水稻增產,確保耕地生態環境更好,高效高量,綠色高質。鳳臺通過試驗示范,抓點帶面,積極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廠化育秧、水稻機插秧、測土配方施肥、植保無人機等技術在鳳臺推廣和應用效果顯著,有力促進了水稻等農產品高質高效發展。
作為全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近年來鳳臺縣積極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創建工作。在水稻機械化種植方面,先后引進示范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水稻缽苗擺栽技術、水稻有序拋秧機械化技術等。2019年,鳳臺加大與長三角地區合作,又從江蘇淮安引進了水稻印刷播種技術,建設規范的水稻印刷播種技術示范基地、示范片,安排技術示范推廣資金15萬元。目前,鳳臺已建成育秧工廠100多座,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8.5%以上。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著力推廣無公害化農業生產技術與循環農業,運用水稻側深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新型肥料等技術產品,推動化肥減施增效,運用農業助劑、性誘劑、殺蟲燈、生物農藥等技術,減少水稻種植過程農藥用量,使用大數據監控平臺、植保無人機運營監管系統助力農業病蟲害防治,實現了農技人員足不出戶,在辦公室就可以對無人機飛防信息進行實時監控。據植保人員介紹,這些信息數據通過無線傳輸到中心站并自動上傳至數據庫,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時數據及歷史大數據,系統分析對比運算,這一可視化、智能化植保模式,打通了病蟲害科學防控“最后一公里”。鳳臺還在植保無人機運營監管系統基礎上,探索建設糧食可溯源平臺。平臺建成后,掃描食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可以查到這一袋糧食在生產過程中所用肥料及施藥情況,提高鳳臺農業的綠色發展水平。
為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鳳臺推進產學研合作,組建技術研發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同建設“智慧農業”展示區;與揚州大學合作,開展水稻種植技術試驗,在園區共建院士工作站;與湖南大學合作,推進循環農業發展;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探索機械化除草技術,通過運用此種技術,水稻種植過程中不需用除草劑,化肥減量30%。
生產全程服務,搭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間橋梁
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搭建起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橋梁,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的重要選擇。
在鳳臺,農戶種糧可以像在“飯館點單”一樣方便地購買標準化服務,包括代耕代收、供應良種、測土配方施肥、水稻統一機械插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收割、技術指導和烘干倉儲等,“田保姆”服務貫穿農業生產的整個過程。楊村鎮店集村54歲的孫貴芹,丈夫在外務工,自己在家也不閑著,一個人從村民手中流轉了50畝地,不僅率先邁上了小康路,還成了村里首個“有車一族”。“這幾年,多虧了村里的‘田保姆’給我們提供菜單式服務,從供種到田間管理一直到后期銷售,什么樣的服務都有,省力也省心。”孫貴芹說。
為開展高質量的農業生產服務工作,鳳臺積極培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鳳臺沿淝糯米專業合作社、農旺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農盼水稻機插服務專業合作社規模大且服務能力強,被評為全國示范合作社。其中,鳳臺縣農旺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主要通過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提供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現有植保無人機210架,操作員約400人,飛防工作覆蓋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一。2020年,鳳臺縣植保無人機作業面積達12萬畝,鳳臺縣農盼水稻機插服務專業合作社服務范圍輻射到周邊市、縣及國營農場,年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面積3000畝以上。據鳳臺縣植保植檢站副站長蔣山介紹,專業的社會化植保服務一方面能提升植保的科技含量,加強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能力,促進農藥化肥減施增效,推動綠色農業發展,同時農藥、化肥的統一采購降低了成本,也有利于農藥、化肥包裝物的統一回收,減少對農村環境的污染。
土地托管是農業生產性服務的一種重要形式。為解決由于農村勞動力流失產生的土地撂荒問題,鳳臺縣楊村鎮打造土地全程托管模式,按照“農戶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務自選”的原則,由合作社為農戶提供從種到管、從技術服務到物資供應,即“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保姆式”服務,解決村民種地難、收入低的問題。以店集村為例,10年前,店集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而現在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1.5萬元,村集體經濟增長到現在的18.4萬元。
當下,鳳臺正圍繞種植環境、糯米品質的優勢,結合鳳臺的生態環境與歷史文化資源,提升鳳臺糯米在全國范圍的影響力。同時延伸產業鏈條,一方面引導本土企業發展糯米精深加工,另一方面引進外地優秀精加工企業落戶鳳臺。鳳臺要緊緊把握住此次安徽省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的契機,進一步加強地區間合作,打通地域間的信息屏障,提高合作效率,深度做強產業鏈,打好“產業牌”,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鳳臺縣委宣傳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