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做好三篇文章 打造山區振興樣板
時間:2022-04-27 10:52:49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四川省蒼溪縣委書記?張世忠 字號:【

  位于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的黃貓埡鎮、三會村、岫云村,區位不同、條件各異,自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聚焦村級集體經濟建設、產業發展、人才引領,因地制宜謀發展、突出特色促增收,農民收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出了一條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山區路徑。

  做活“強特優綠”產業文章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振興。近年來,黃貓埡鎮、三會村、岫云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著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助農增收,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長,大大減小了與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干部灰頭土臉,群眾灰心喪氣,花草樹木灰不溜秋”,是過去群眾對鄉村的總體印象。基礎設施落后、居住環境差、百姓增收難,一度成為鄉村發展的老大難問題。通過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交通便利了、生活環境變好了、產業也發展起來了,總體來看呈現出新亮點。

  壯大集體經濟,破解就業增收難。三會村堅持從實際出發,認定產業立村才是富民之路,經過制定長短期規劃,改土建園壯大集體經濟,建成2100畝獼猴桃、蒼溪梨、中藥材特色產業園。村民當起了穩定的產業工人,每年通過在園區務工和土地租金,每戶可實現增收3000余元。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3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12萬元。

  發展電商經濟,破解產品銷售難。岫云村運用“互聯網+小農戶”思維,探索“遠山結親·以購代捐”扶貧帶富模式,成立岫云生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利用中國電信、天府云商、一品一家網絡銷售平臺與1800余戶農戶簽訂了供銷合同,開啟農村放心食品入城的綠色通道,把土雞蛋、“時光雞”、“歲月鴨”、“年華豬”送進了大都市,讓“文藝范兒”十足的農產品成為消費市場的“網紅”產品,走出了一條山區小農戶充分融入現代農業的鄉村振興之路。

  立足優勢資源,破解產業發展難。黃貓埡鎮立足紅色文化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按照“紅”+“綠”農旅融合、綠色發展理念,錨定“紅色立鎮、花果靚鎮、康養興鎮、旅游強鎮”發展思路,擦亮旅游名片,提升產業質效。采取“公司+土地租金+股金分紅”的模式,流轉土地3000多畝,改土建園種植高端白肉枇杷、霞翠脆桃和各類觀賞桃花,當地群眾通過出讓土地、在園區務工等方式實現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2021年舉辦桃花節接待游客超10萬人,門票收入達56萬余元。

  做好“引育留用”人才文章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必須把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的重要位置。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創造農村高品質生活的有力支撐。當下的現實是,城市掀起“搶人大戰”,而鄉村振興一線面臨無人愿來、留不住人的難題。只有扎實做好鄉村振興人才的“引育留用”全過程,打造人才集聚的“引力場”、人才發展的“活力源”,才能讓有志之士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縱觀黃貓埡鎮、三會村、岫云村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都是把人才引領放在了關鍵位置,突出了鄉村振興人才作用的發揮,讓本地外出人才情系家鄉、反哺家鄉。

  基層組織引領發展。“農民富不富,關鍵看干部”。岫云村支部書記李君為了發展家鄉,建設家鄉,2010年,他辭去了在成都年薪十幾萬的工作,毅然回到岫云村擔任村支部書記。他帶領村“兩委”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文化特色“四大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依托村域資源稟賦和遵從農戶發展意愿,按照“一村一特色產業、一戶一生態庭園”發展思路,培育引進新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發展健康養殖和特色種植業。引入電商企業成立“一品一家”農業公司,注冊“岫云村”商標,打造整村品牌,覆蓋生態養殖、生態種植、手工類農產品等10余個種類。在成都開設扶貧體驗餐廳—岫云村湯館,提升“岫云村”品牌影響力。目前,“岫云村”品牌市場估值超過5000萬元,累計幫助全村銷售農產品3000余萬元,帶動合作農戶戶均增收5200余元。

  返鄉創業帶動增收。羅洪是土生土長的黃貓埡人,早年一直在外打拼,2014年,他決定回鄉投資興業,幫助鄉親脫貧致富。一方面,為了動員更多鄉友回鄉創業,他聯系黃貓埡在外100余位企業家,成立黃貓埡商會,助力家鄉發展,并個人出資700多萬元,帶動會員和當地干部群眾捐款100多萬元,修建了一條黃貓埡至廣巴高速木門出口的快速通道,讓原來總長5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縮短為15公里,惠及蒼溪、旺蒼兩縣10多個鄉鎮10萬多群眾。另一方面,他立足家鄉紅色資源和綠水青山,成立了黃貓埡農業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6個村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幫助112戶發展獼猴桃、丑柑和丹參、桔梗中藥材種植園1300畝,培育產業致富帶頭人17名,幫助11戶聯建山羊養殖場,成為當地有口皆碑的致富帶頭人和領路人。

  做實共享共建治理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尊重廣大農民意愿,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把維護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充分調動基層群眾的積極性,建立人人參與共享、共建、共治的鄉村治理新局面,激活鄉村治理與發展的活力,才能有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村規民約聚合力。三會村創新實施新村民培育計劃,制定《三會園區居民公約》推進移風易俗,抓實農民夜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推進科技入村;實施“有責任脫貧奔康”“村民積分制管理”,激發致富動力;開展“創業帶富之星”“三會好人”等評選活動,引導見賢思齊;創新“串門工作法”“群眾訴求辦理紅條制”,化解矛盾訴求。有效激發了農民群眾的自主發展意識,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鄉村振興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有效領導與科學規劃,但行政性的指令不能代替民主化的協商。基于此,三會村在鄉村治理過程中,積極為農民群眾提供表達利益訴求的多元化渠道,培養農民群眾的話語表達意識,引導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規劃的制定與推行,使他們以自身的學識、技藝、經驗、專長及修養反哺桑梓,以文化道德力量教化鄉民、溫暖故土,營造鄉村振興發展的鄉情氛圍。

  精神傳遞挖潛力。鄉村建設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不斷釋放農民群眾在移風易俗中的主體性,實現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在鄉村振興中潛移默化的作用。黃貓埡鎮是著名的黃貓埡戰役發生地,是紅四方面軍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留下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艱苦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這成為當地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動力源泉,也成為無形之中的鄉規民約,引導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使群眾由內心發出熱愛家鄉、心系鄉土的熱忱,不斷轉化為振興鄉村的正能量。

  在全面鄉村振興過程中,要發揮農民群眾在創業興業中的主體性,充分保障農民群眾參與經濟活動的權利,才有利于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黃貓埡鎮建立群眾自主參與鄉村經濟活動的內在機制,讓群眾有充分的經濟活動話語權,推進以家庭經營為載體的“小農戶、大產業”的鄉村經濟活動發展模式,引導農民群眾興業創業,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實現民富業旺。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