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走田頭訪農戶,看望大包干帶頭人,實地考察1978年按紅手印搞大包干的當年農家,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農村改革,堅定不移加快農村發展,堅定不移維護農村和諧穩定,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希望小崗村繼續在深化農村改革中起到示范作用。
六年來,小崗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切實踐行,奮勇爭先,農村改革闖出新路子、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鄉村治理取得新成效。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16169元增長至2021年的30500元,增幅88.6%;村集體經濟收入從680萬元增長至1220萬元,增幅79.4%。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這片改革的熱土、希望的田野煥發出高質量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撫今追昔,我們主要有以下感悟和啟示。
要始終堅持以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強調,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落實黨的政策、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六年來,小崗村始終把黨組織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內部選”“外部引”“上級派”等方式結合兩輪換屆,選優配強村黨委班子,打造政治可靠、信仰堅定、根植小崗、服務群眾、村民信賴的戰斗團隊。
打鐵還需自身硬,黨委班子加強自身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和村級事務民主監督等各項制度,不斷提升了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切實深入群眾,第一時間了解群眾所思所想,第一時間幫助解決急難愁盼。積極為村民創業、就業、創新、創造、創意營造氛圍、打造環境、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引導幫助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發財發展。
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致力公平公正,維護和諧穩定。用擔當作為凝聚起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思想認同,讓共同富裕成為村民的共同參與、共同進步、共同幸福,思想認同就能行動跟從。扎實開展歷次全黨主題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做法被中央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黨史學習教育簡報》采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村黨委發動黨員群眾累計捐款5.46萬元,向武漢抗疫前線捐贈價值40萬元的小崗村蒸谷米;2021年夏天向河南災區捐款捐物30.67萬元。分別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支援河南人民抗擊洪災貢獻了小崗力量。
黨組織的擔當作為極大提升了凝聚力、向心力,百姓跟著黨奮進鄉村振興的干勁更足了。回顧過去,大包干是我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生動實踐,沈浩同志是基層黨員干部的代表和標桿。小崗的發展歷程啟示我們,中國共產黨是改革的堅定領導者和推動者,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根本;頭雁領飛、火車頭帶動是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基礎的有效手段。
要始終堅持從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事情入手,逐步加大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力度,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強調,要因地制宜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創造干凈整潔的農村生活環境。總書記還指出,要形成農村社會發展合力,努力讓廣大農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六年來,小崗村大力推進村民居住小區和配套設施建設,99%的村民實現小區集中居住,居住區硬化、綠化、亮化、美化、自來水、天然氣、網絡一應俱全,學校、醫院、敬老院、消防站、文體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功能日益完善。
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依法治村與經濟發展相結合、與解決村民合理訴求相結合、與民主管理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先后成立調解委員會、美德銀行、移風易俗理事會和志愿者服務隊等,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文明新風戶”“美德少年”等評選表彰,小積分推動村風、民風、家風持續向美、向善、向好發展,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群眾對黨組織的信任感、認同感進一步增強。
小崗的實踐啟示我們,人民是我們工作的最終評判者,只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一定能贏得村民的信任和擁護,我們的事業就一定能始終擁有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要始終堅持以激發內生動力為根本,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夯實可持續發展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強調,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六年來,小崗村始終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創新投入方式,激勵、幫助村民創業就業創新創造,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培養自我發展能力。
參加總書記座談會的致富帶頭人殷玉榮發起成立民益土地股份合作社,兩個村民組村民以地入股,探索土地集中經營新路徑。在田埂上聆聽總書記囑托的種糧大戶程夕兵辦起了農機大院、育秧工廠,打造種養加工產業鏈,實現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同時為村民提供社會化服務,成了遠近聞名的現代農民。退役軍人楊偉創辦新時代家庭農場,種植草莓、葡萄等經濟作物,每年前來采摘品嘗的游客絡繹不絕。大包干帶頭人的后代有的自我創業,成為致富帶頭人;有的在村里企業工作,成為新小崗的代言人。
小崗品牌、商標市場化開發運營,成為發展的“金牌”。共同奮斗讓小崗大眾創業蔚然成風,產業發展高歌猛進,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實踐告訴我們,農村發展關鍵靠農民的智慧和奮斗,只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發揮基層群眾首創精神,激發百姓的內生動力,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群眾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就能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就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要始終堅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推動鄉村富民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強調,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六年來,小崗村始終因地制宜,扭住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牛鼻子”,用產業發展帶動全面進步。創建了全國唯一以村命名的國家級科技園區,推動一產做優。通過分期實施實現了全域高標準農田治理,讓小田、碎田變成了大田、整田;通過“引水上崗”、“引淮潤崗”、灌區配套等項目工程,徹底解決了困擾小崗的用水難題;“請進來”北大荒、安徽農墾、高校等資源,不斷提升優化“四新”農業,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持續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做給農民看,帶著群眾干,幫助百姓賺”,釋放農業活力。
成立小崗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致力于二產做強。組建了小崗產業投融資公司,推行“管委會+公司”發展模式,用小崗品牌和市場手段推動村園一體發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推動企業投產達產齊頭并進,投資10億元的小崗盼盼食品項目和投資1.8億元的蒸谷米項目先后投產,投資5.6億元的小崗新鑼食品、投資1.6億元的凱盛浩豐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鏈初現雛形。立足品牌優勢和獨特資源稟賦,推動三產做旺。改革旅游管理體制,成立小崗旅游投資公司,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鄉村休閑旅游、研學拓展等,由“輸血式”管理向“造血式”發展轉變,當年農家、鄉村民宿等一批項目陸續落地,啟動國家5A級景區創建。
小崗干部學院建成使用,既是小崗精神的傳播平臺也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初步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基礎、農產品加工為核心,旅游、培訓教育、農村電商并駕齊驅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2021年村、園生產總值達12.1億元,為未來的發展夯實了堅實的基礎。事實證明,只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依托資源稟賦,揚長避短,科學統籌謀劃,創造性開展工作,才能找準高質量發展的正確路徑,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鄉村振興之路。
要始終堅持把深化農村改革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努力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再作小崗新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強調,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六年來,小崗村不斷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完成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鞏固了所有權,穩定了承包權,搞活了經營權,土地流轉率七成以上,激活了農業生產要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效果凸顯。
大力推動農村金融改革,成立長三角首個鄉村振興銀行,試點發放“興農貸”、“勸耕貸”、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等,把“紅證書”變成了“活資產”,有效破解了農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立了全國首個10億元的村級鄉村振興基金,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謀事、干事、成事。村集體企業入股商業銀行,購買“新三板”上市公司股權,用金融力量讓發展更顯活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壯大集體經濟,使集體經濟壯大、產業發展與村民增收同頻共振,連續5年給村民分紅累計超千萬元。
事實證明,改革激發了活力,整合了資源,破解了難題,推動了發展,促進了城鄉之間要素有序流動,形成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動能。小崗村的改革實踐從大包干的“紅手印”到土地確權頒證的“紅本本”,再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分紅利”,實現的是小崗百姓紅紅火火的美好生活,印證了改革一直在路上,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我們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農村黨建為第一責任,以深化農村改革作為主線,一手抓富民產業發展,一手抓鄉村有效治理,緊緊扭住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這個牛鼻子,聚焦現代農業、小崗農產品加工產業園、5A景區創建、培訓教育、集體資產和品牌運營五個產業平臺,加快建設創新小崗、美麗小崗、實力小崗、幸福小崗,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奮力推動小崗村鄉村振興示范創建,讓“小崗精神”弘揚在農村改革發展的新時代,用優異的發展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