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天長市以植綠護綠、林下經濟、生態田園建設為抓手,打“生態立市”牌,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建設新高地。
綠化先行
美麗鄉村添新景
“咱村這個景觀園林可美啦,您一定想不到這里原來是臟亂差的破屋殘垣,雜草垃圾遍地。現在村委會將這里進行重新修建,景觀造起來,花木種起來,吸引了許多游客。”井亭村村民王玉山開心地向游客們介紹。
近兩年,天長對全市174個村、社區的公路通道、河湖堤岸、溝渠塘壩、鄉村游園和村民房前屋后、自然院落進行增綠補綠。
金集鎮井亭村把綠化建設當作鄉村振興的檢驗標尺,依托草廟山林地生態資源,引進江蘇澤上建設有限公司,投資成立草廟山生態文旅公司,建設風格獨特的生態度假村。村里還在度假村旁投資新建了一座特色農旅園林,園內建有景觀亭和休閑廣場,昔日破舊雜亂的鄉村院落如今變成了花團錦簇的小游園。
“引進優質苗木綠鄉村”是天長市農村綠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汊澗鎮長山林區,林農們改變過去種意楊、馬尾松等單一樹種,引進種植了樟樹、羅漢松、紅木蘭以及梨、桃、李、杏等30多種觀賞與經果林相融合的苗木,開辟了觀賞、休閑林基地,還修建了園林休閑廣場等。
近年來,天長市持續開展生態綠化創建各項行動,傾力打造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示范區。全市151個行政村、14個涉農社區同時申報省級“綠色村莊”“森林鄉村”,打造了特色農旅小鎮、花卉苗木小鎮、國家森林鄉村等一批極具天長特色的生態村落。
以林為媒
好生態催生產業花開
天長市國土面積175.56萬畝,森林面積60.06萬畝。“林木生長周期長,經濟效益見效較慢,對此,我市堅持造林護林并重,賞林用林齊上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讓林農端牢‘林產業飯碗’。”天長市自然資源局(林業)局長王玉華說,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培育85個“一村一特色”種養產業村和一大批林下種養專業戶,建成49個省級以上美麗鄉村,在建省級美麗鄉村4個,同時發展了15個農旅文化村。
“本著因地制宜原則,我市還把產業經濟發展重點放在林下種養業上。”王玉華介紹,天長市培育了林業專業合作社28家、家庭林場31家、林業種養大戶114個,發展苗木、經果林等特色林產業2.83萬畝。發展林下經濟8.45萬畝,如在林下套種茶葉、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百合以及放養雞鴨牛羊等家禽家畜。天長市還引進生態林業龍頭企業,發展訂單林地土雞、土鴨等林下養殖業。在林下經濟帶動下,去年雖受江蘇周邊等地多點散發的疫情影響,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達24228元,比上年增加3284元。
天長市借助11.8萬畝林地景觀,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重點包裝、推介了汊澗鎮臥龍山3.8萬畝松木林,沿山道建成特色休閑小木屋80多座等,年均吸引7萬多名游客到村旅游、康養休閑。
做美田頭
留住鄉愁帶旺鄉村游
“做美田頭,一定要留住鄉愁。”天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葉恒田介紹,從2017年開始,天長市在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一設計、連片開發,將山、水、田、園、路、樹、村一體打造,增添游玩、觀賞美景元素,高起點、高標準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生態公園。
“滿眼田園好風光,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來到這里的游客無不發出這樣的感慨。在光華村生態果蔬種植園的“經果園”基地,果木蔚然成林,旅游休閑步道和產業大道互聯互通。游人既能游園賞景,又體驗采摘,享受著現實版的“開心農場”。
(作者單位:安徽省天長市委宣傳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