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抓好“五化” 引領鄉村振興
時間:2022-02-17 09:53:21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湖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袁延文 字號:【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近年來,湖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大力發展精細農業,深入實施“六大強農”行動,著力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十四五”期間,湖南將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推進鄉村產業興旺,以“五化”為主要抓手,引領鄉村振興。

  抓規模化經營。推進產業振興需要規模化作支撐,這既是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的必然結果,也是農業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主要通過兩個方面提升規模化經營水平。一方面,通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動規模化經營。湖南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迅速,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已有5100余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80家,上市企業達22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分別發展到19.4萬戶、11.56萬家;全省農村承包地流轉率達到54.1%,居中部前列。下一步,湖南將深入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做大做強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引導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壯大;持續推進農民合作社示范創建,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大力扶持小農戶發展成為家庭農場,開展家庭農場省市縣“三級聯創”活動,進一步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體系,引導農村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另一方面,通過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規模化經營。推進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將農業研發、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各環節有效銜接,大力推進產業集群、農業園區、產業強鎮(特色小鎮)、一村一品等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爭每年重點建設一批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5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特色小鎮),提升農業產業規模化水平和競爭力。

  抓社會化服務。湖南各地農業生產條件差異較大,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搞規模化,目前全省仍有一半左右的耕地是小農戶生產。為解決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力有限的問題,湖南以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為突破口,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近幾年先后在12個糧食大縣開展水稻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探索推廣了水稻代翻耕、代育秧、代插秧、代收割等“十代”社會化服務模式,促進水稻穩面積、增產量、提效益。據對試點縣的調研,水稻生產采用全程社會化服務模式,可實現每畝增產約100斤、降低成本約190元,這“一增一減”,每畝可增收約300元。目前,全省糧食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3萬余個,服務小農戶近500萬戶。下一步,將堅持把社會化服務作為重點,每年扶持建設一批省級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聚焦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劃算的環節,聚焦制約農業提質增效和綠色發展的突出短板,聚焦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快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農業精耕細作、節本增效。同時,探索發展農業全產業鏈服務,圍繞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建設和服務,推動社會化服務擴面提質。

  抓科技化支撐。科技是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湖南通過大力實施科技強農行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以上,雜交稻研發保持國際領先位置,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600公斤,再次刷新紀錄。雜交稻制種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建立了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對標國家實驗室正在籌建岳麓山實驗室;農機裝備水平顯著提升,農機總動力達到6589萬千瓦,居全國第6位。下一步,將發揮湖南農業院士多、科研實力強的優勢,全面落實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著力打造“兩個高地”。一是打造種業創新高地。重點推進“一心一地五區”建設,即建設國家生物種業技術創新中心、“一帶一路”種業國際合作交流基地和全國雜交水稻創新引領區、生豬核心種源先導區、“三高兩低”食用菜籽油品種研發優勢區、果菜茶品種改良示范區、內陸特色水產種業試驗區。出臺《湖南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計劃打造十大種業創新平臺、開展十大良種創新聯合攻關、建設十大良種繁育基地。二是打造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發展高地。重點建設“一心三地三區”,即建設湖南智能農機創新研發中心,推進漢壽縣、雙峰縣和蘇仙區等農機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創建水稻油菜全程機械化示范區、丘陵山區設施農業示范區、智慧農業示范區,全面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抓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湖南搭建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推動益農信息社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建立重點水域智慧漁政電子監控系統,構建全省村級財務數據中心,建成全省性農產品產銷對接綜合服務平臺,在全國率先創建雙季稻“無人農場”示范基地,啟動智慧農業建設試點等,信息化正逐步融入農業農村發展各方面。下一步,將加大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應用力度,重點在三個方面加強探索。一是積極發展智慧農業。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創建智慧農業示范片,探索開展數字農場、無人豬場、智慧漁場等試點示范,促進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二是加快建設數字鄉村。結合鄉村5G網絡等新基建,打造全省信息進村入戶綜合服務平臺、優質特色農產品產銷服務平臺,構建銜接順暢、優質優價的農產品產銷體系,讓農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各類服務,讓農產品出村進城更方便。三是推動農業農村管理信息化。健全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構建天空地網一體化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加強農業農村基礎信息數據化改造,實現對基本農田、糧食面積、農業資源、承包地、宅基地、集體經濟等信息化管理,為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抓綠色化發展。綠色發展是產業興旺的內在要求。湖南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取得階段性成效,耕地保護和利用扎實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得到顯著加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3個百分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8個百分點,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下一步,將把綠色發展理念貫徹鄉村產業發展全過程。一方面,增加綠色農產品供給。加快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繼續做強湖南菜籽油、湖南茶油、湖南紅茶、安化黑茶、湖南辣椒和“湘江源”蔬菜等省級區域公用品牌,與江西省共同打造“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供應基地建設,提供更多綠色優質農副產品。另一方面,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綠色轉型。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穩步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久戰,全面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保護,進一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實施農田清潔工程,提升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動農業高質高效和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