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在江蘇省率先全域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銷號。昆山市、太倉市連續兩年入選國務院“全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激勵縣”。在三年行動圓滿收官的良好基礎上,2021年,蘇州市站在五年提升行動的新起點,以“開局即沖刺”的奮斗姿態,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動員、再落實。2021年12月2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報告(2021)》綠皮書,報告對全國91個地級行政區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蘇州市位列農村人居環境發展水平綜合評分第一位。
持續發力
一以貫之抓落實
堅持雙輪驅動。緊盯目標不放松,堅持高位推動。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總召集人的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聯席會議,市委農辦、市聯席辦和各牽頭責任部門做好銜接配合,構建了“上下齊抓、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
搭建工作體系。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實現黨政“一把手”親自部署、抓好統籌,分管負責同志具體研究、抓好落實。建立市、縣兩級領導掛鉤聯系鄉村振興制度。落實鄉鎮主要領導掛鉤制度,全市79個鄉鎮(涉農街道)153名黨政主要領導掛鉤192個村莊,參加勞動1822次;1074名鄉鎮班子成員掛鉤1616個村莊,參加勞動10234次;1028個村書記擔任清潔指揮長,7496名村干部包干片區,動員79.76萬人次志愿者、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了“市級協調指導、市區組織推進、鎮村全面實施、村民充分參與”的四級工作網絡體系。
聚焦重點
一著不落促整治
鎖定整治基數。分類推進,不留死角。全市村莊劃分三類三層,因村施策,明確定位。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及城郊融合類村莊以建設特色康居鄉村,做好建成后村莊環境長效管護為目標;其他一般類村莊以建設特色宜居鄉村,保持干凈、整潔、有序為重點;搬遷撤并類村莊以做好日常環境保潔,保障農民群眾基本公共服務為要求。
抓牢整治重點。全面推進“三清一改”。去年年初以來,清理農村陳年生活、建筑、白色、河岸垃圾等143萬立方米,清理村內河塘溝渠、排水溝7.8萬處,疏浚農村河道土方量528萬立方米,整治農村河道1.8萬條,清理歸整亂堆亂放77.8萬處,規范養殖行為4.9萬處。建立蘇州市農村“廁所革命”聯席會議制度,2020年9月,在省內率先高標準通過省級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逐縣驗收銷號工作,全市農村戶廁普及率已達100%。
健全機制
多措并舉有保障
抓實獎補機制。堅持“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2021年全市統籌各級涉農資金81.88億元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突出正向激勵,設立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6000萬元,其中3000萬元用于獎補市區工作等次,3000萬元用于獎補示范鎮村。2021年,全市評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示范鎮10個,示范村100個。嚴格利用“陽光惠農”監管系統等各級平臺及監督手段,形成專項資金使用的閉環管理。
抓嚴考評機制。在全市范圍推廣昆山市“紅黑榜”制度。注重運用市委市政府專項督查,對在督查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全流程跟蹤督辦。持續以每月“人居辦+第三方”檢查方式,組織專項考評、單項考評和綜合考評,落實“通報-整改-反饋”機制,壓實責任,促進整改提升,激發各地比學趕超的工作熱情。
抓緊長效機制。實現村莊環境管理精細化、長效化、常態化、全域化,長效管護行政村占比100%。健全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五有”管護長效機制,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村莊環境管理,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
創新創優
“百花齊放”齊參與
廣泛開展活動,營造氛圍。組織開展“凈美家園迎新春”“凈美家園慶華誕迎豐收”、村莊清潔行動季節戰役助力打贏農村地區疫情防控阻擊戰等系列活動;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等,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再提升。2021年年初以來,全市宣傳發動39089場次,合理、規范張貼宣傳標語69097條。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濃厚氛圍。
認真總結經驗,選樹典型。全市評選首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典型案例10例、示范案例10例并整理編印刊發于《農村工作通訊》(蘇州增刊);常熟市《治理農村“小線桿” 提質農村人居環境“大民生”》和張家港市《全面推廣鄉村公益醫療互助 加強鄉鎮公共服務功能》入選第三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全市18個案例獲評首屆中國鄉村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典型案例;張家港市南豐鎮建農村《提升文明鄉風軟實力 構建鄉村振興硬支撐》入選第二批全國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
深入挖掘文化,打造品牌。吳中區胥口鎮《大美胥口譜新風》獲推第二屆全國“縣鄉長說唱移風易俗”優秀節目,全國線上展演。“吳江蠶桑文化系統”獲評第六批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復合系統和蘇州甪直水八仙種植系統入選江蘇省第一批省級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成功主辦第二屆“全國美麗鄉村健康跑”活動。創新舉辦“鄉村振興”杯蘇州市首屆農民體育文化系列活動,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形式,激發其關注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全市累計建成51個“蘇州美麗鄉村健身公園”,其中21個入選“江蘇省最美鄉村健身公園”,數量位居全省第一;累計建成25個“蘇州市農民體育基地”,昆山市巴城鎮獲評2021年全國農民體育健身活動示范基地。通過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文明鄉風,打造“惠民”品牌,助力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素質,激發主人翁意識,自覺維護家園環境。
全面發動群眾,共建共享。實施美麗庭院建設“十百千萬”工程,發動萬名以上巾幗志愿者參與到美麗庭院建設工作中。實施“青匠營造”“青創培育”“青志護河”“青尚引領”四大行動,組建“手繪鄉村”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有效改造老舊墻面237個,創作主題墻繪226幅,打造展示陣地56個。聚焦農戶房前屋后,著眼“最后一米”,開展“美麗菜園”建設,全市創建“美麗菜園”近10萬個,面積12.58萬畝,參與農戶近12萬戶。積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開展“人居環境達標戶”“星級戶”“示范戶”等評比,推廣運用積分激勵、“工分制”等創新手段,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