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條丘陵山區農村新型合作發展之路——來自湖南懷化市“三社合一”改革的調查
時間:2022-11-16 00:54:1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湖南省懷化市委課題組 字號:【

  構建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是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保持鄉村長期繁榮穩定的有效途徑。2020年以來,湖南省懷化市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社合一”綜合改革試點,圍繞“為什么要合、合什么、如何合”等現實問題進行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條丘陵山區農村新型合作發展之路。

  “形”“神”兼備,推動農業農村生產、供銷、信用“三社合一”

  聚焦“怎么合”,創新“三社合一”組織形態。突破傳統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服務社制度藩籬,探索建立由村集體主導的“三社合一”綜合社,整合“三社”資源,實現合署辦公,從村支“兩委”干部或從“三社”選派優秀管理人員參與管理,實現機構、人員“三社合一”。全市13個縣市區共建立農業生產、供銷、信用“三社合一”綜合社55個,入社社員4.38萬人。

  聚焦“合什么”,拓展“三社合一”服務領域。針對農民群眾對高效、便捷、優質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迫切需求,55個村級“三社合一”綜合社著力創新服務產品、改進服務方式,廣泛開展科技指導、生產經營、農資供應、品牌營銷、金融信貸、便民生活等六大服務,推動“三社”功能合一、服務合一。

  聚焦“合得牢”,創新“三社合一”運營模式。注重運用法制、市場和經濟手段,廣泛發揚民主,強化“三社合一”內在機制建設。引導“三社合一”綜合社依法制定“三社合一”綜合社章程及入社協議,成立理事會、監事會等機構,明確工作職責、服務內容、業務流程等相關規章制度,引導農業企業、村集體、社員以資產、資金、資源或技術服務等要素入股,允許合作社以申請的財政項目資金及補貼資金作為村集體股本金入股量化到合作社,拓寬“三社合一”綜合社經濟收入來源。“三社合一”綜合社盈利資金60%用于股東分紅,20%用于產業發展積累資金,20%用于全體社員的二次分紅。村集體作為股東,社員按入股比例參與分紅,分紅收入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分紅收入50%用于村“兩委”干部獎金支出,50%用于村集體公共支出和村民臨時救助,較好地解決了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

  “內”“外”兼修,找準“三社合一”體制機制障礙突破點

  建立部門聯結機制。“三社合一”綜合改革主要涉及到農業農村局、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社等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業務上的聯通,協調配合默契度不夠,必須建立健全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推動村集體、農業企業、農戶共建共生共享共榮。

  夯實產業基礎。懷化鄉村產業基礎差、底子薄,農業企業大多是中小微企業,行業領軍龍頭企業少,帶動能力不強,村集體經濟普遍比較薄弱,收入來源不穩定,必須進一步發展相關支撐產業。

  發動群眾參與。“三社合一”需要市場主體和農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從懷化試點來看,雖然一些企業、家庭農場、農戶等經營主體加入了村集體主導的綜合服務社,但入社會員局限于本村經營主體,組織化、聯合化程度低,作用發揮受到一定局限。

  強化制度供給。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步伐滯后,法人財產積累、民主決策、經營服務、財務核算、激勵約束等機制還不完善,需要克服重分配輕積累、運行管理效率低下、激勵約束不足等弊病。

  “破”“立”并舉,打造農村新型合作“懷化樣本”

  完善治理體系,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農合聯組織架構。一是建立部門聯動協作機制。進一步理順農業農村、供銷、農商行等相關部門職責,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形成聯動協作、共同推進的體制機制。二是以區域為單位,建立縱向合作體系。自上而下構建市、縣、鄉三級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簡稱“農合聯”),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理事長、農辦主任任監事長、供銷社主任任常務副理事長,依托供銷部門成立執行委員會,建立健全覆蓋市、縣、鄉三級農合聯組織體系,進一步拓展抱團聯合范圍。三是以產業為單位,建立橫向服務體系。堅持“一業一聯”,依托產業優勢和區位特點,聚焦碣灘茶、冰糖橙等特色種養業,組建跨行政區域、同行業聯合的特色產業農合聯,健全完善“1+10”產業農合聯服務機制,即一個產業農合聯+一個組織機構、一套品控標準、一個公用品牌、一支專家隊伍、一個示范基地、一直營銷隊伍、一個信貸產品、一個節慶活動、一個服務平臺和一套考核辦法,全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

  完善聯合體系,讓利益聯結得更緊密、更科學、更有效。一是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社有企業和基層社加入或領辦參辦產業農合聯,健全完善農合聯會員、村經濟合作社、小微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合作資金投入機制和收入分配機制,強化“農合聯+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構建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二是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鼓勵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健全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進一步擴大保險品種和覆蓋面,創新推出農產品氣象指數保險、收購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金融產品,同時按照社員出一點、合作社貼一點、政府補一點相結合的思路,探索推進合作社發展互助保險。三是建立健全互助貸款機制。吸納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社員等共同參與,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合法合規籌集和調劑會員的閑余資金,組建農民資金互助會聯合會,開展資金余缺調劑、運行安全監管、資金保值增值、風險防范救助等互助服務,緩解農業生產經營資金短缺的矛盾。

  完善服務體系,既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又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一是全覆蓋設立鄉鎮農合聯農事服務中心。引導各類農業服務組織到鄉鎮政務服務大廳設立農事服務中心“擺攤設點”,建立健全農事服務中心運行機制,整合優化服務資源,使之成為區域內的農業服務“大超市”。二是建立農業服務合作聯社。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登記管理機制,鼓勵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產業和農業服務為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整合各合作社資金、技術、人才、品牌,促進合作社強強聯合、抱團發展。三是將信息化智慧化融入綜合改革。探索建立農合聯數字化服務平臺,開發和推廣手機APP,引導會員下載、注冊使用,提供線上農技服務、病蟲害咨詢服務、農資供應服務、農產品銷售信息服務和助農貸款服務等,提高農民生活、農業生產便利度。四是堅持將綜合改革與鄉村治理相結合。積極探索建立農村“三社合一”綜合改革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等基層治理工作融合機制。依托農村“三社合一”服務站對農民信用實行積分管理,將農民遵守村規民約、整治環境衛生、調處矛盾糾紛等行為納入信用積分,根據信用積分情況,開展貸款發放、集體經濟收益分紅、產業扶持獎補,讓農民直接獲得信用收益。

  完善保障體系,為深化農村“三社合一”綜合改革提供強大支撐。一是設立農民合作基金。由財政出資通過農合聯設立農民合作基金,作為為農服務專項資金,并將“三社合一”服務站部分收入注入基金,出臺基金管理辦法,強化資金監管和使用評估,確保每一分錢發揮效益。二是強化人才支撐。建立“三社合一”改革人才庫,將試點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經營主體負責人和管理人員納入縣市區農村經營管理人才重點培養對象,發展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實行跟蹤指導培育。三是堅持線上線下宣傳手段相結合。充分利用報紙等傳統媒介以及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向基層干部群眾廣泛宣傳“三社合一”綜合改革,以濃厚的改革氛圍激發群眾參與改革的主動性積極性。四是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三社合一”綜合社法人財產積累、民主決策、經營服務、財務核算、激勵約束等機制,加大示范社創建力度,推進綜合社規范化建設。

  (課題組成員:王建球、劉美祖、粟定先、全開仕、王志剛、黃澤海、劉成)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