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發展高效有機旱作 筑牢糧食安全基石
時間:2022-11-16 00:51:25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秦志云 字號:【

  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東倚太行山,西屏太岳山,全市耕地面積554萬畝,是山西著名的米糧產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

  五年三次視察山西,為山西發展作出戰略擘畫,對山西轉型升級寄予殷切期望,指導山西農業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長治市委、市政府承載總書記的厚望,把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放在心頭、抓在手上、扛在肩頭,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發展之路,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05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29.5萬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7%,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糧油作物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單產、總產同步增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升。

  打出“組合拳”,織密糧食安全保障網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決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的脖子”。保障糧食安全既要算好經濟賬,更要算好政治賬,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牢牢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要抓緊抓牢糧食生產主動權,保障糧食安全。

  一是壓實重農抓糧責任。長治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山西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簽訂責任狀、成立工作領導組、組建工作專班,凝聚市縣多部門力量,整體聯動、分工協作,逐級分解任務,落實糧食安全考核。近年來,糧食種植面積持續穩定在380萬畝以上,其中,玉米穩定在320萬畝以上,并逐步擴大谷子、高粱等雜糧和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022年,克服疫情災情雙重影響,夏糧單產同比增加1.03%,喜獲豐收,秋糧玉米播種面積近330萬畝,首次示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0萬余畝,大豆播種面積較同期增加50%。

  二是強化政策資金支持。市縣政府同向發力,多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長治市政府出臺支持第一產業高質量發展補貼政策,“十四五”期間,每年拿出1億元對種糧大戶、大豆、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種子種苗繁育、撂荒地復耕復種、地膜回收等27個方面進行補貼,試點開展大豆種植收入保險、特色種植保險,逐步健全農民種植收益保障,提高農民種糧種豆積極性。

  下好“先手棋”,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土地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2020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明確要求:“各省區市現有用于糧食生產的耕地必須保住,不能再往下降了!保耕地,不僅要保數量,還要提質量。”

  一是嚴守耕地紅線。為有效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基本農田“非糧化”,長治市制定下發了《長治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聚焦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逐級壓緊壓實耕地保護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責任。同時,組織開展了耕地“非糧化”摸底、撂荒地排查,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增量,并出臺撂荒地復耕復種獎補政策,明確耕地優先利用順序,糧食生產功能區、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作物種植,保障玉米、小麥、雜糧等種植面積。

  二是提升耕地質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田必須是良田。長治市聚焦糧食生產功能區、永久基本農田、部省產糧大縣,統籌謀劃、科學編制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規劃,布局高標準農田建設,整合資源和項目優勢,同步推進田間配套設施建設,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技術,實施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肥料機械化深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步提升。建立高標準農田建、管、護一體化長效機制,“紅”“黑”名單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扎實推進工程進度。現今,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以上,畝增產可達50公斤。同時,還支持開展兩年三茬、兩年四茬糧菜輪作,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糧豆輪作等保護性耕作模式,提升土地產能,增加糧食產量。

  三是健全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有效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難題的重要途徑。長治市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搭建農業生產托管大數據平臺,在屯留區率先成立全國首家“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各縣區結合主導產業發展,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產托管模式,屯留區“六核心服務、三環節套餐”、黎城縣“432點餐式”、壺關縣“1234”典型經驗分別在全國全省推廣。目前,全市農業生產托管面積占農作物播種面積20%以上,社會化服務組織代耕代種成為整治耕地撂荒的重要抓手。

  用好“關鍵招”,匯聚糧食安全新動能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保障糧食安全,必須要抓住關鍵要素,提高科技轉化率,強化科技支撐力。

  一是強化良種培育。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2022年,長治在全省率先啟動玉米制種基地回歸行動,在黎城縣建設了4000余畝玉米制種基地,加快作物良種繁育和擴繁基地建設,全面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主動參與省級良種聯合攻關,加大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力度。目前,全市玉米制種基地達8000余畝,谷子、馬鈴薯等特色雜糧制種基地達5000畝,旱地西紅柿、青椒、尖椒等特色蔬菜年育苗量7億株以上,食用菌年制棒1000余萬棒,黨參育苗達5000余畝。

  二是提升農機裝備水平。長治市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強地方政策支持,推進機械強農,開展“機田證”一體化示范,推動農機作業技術集成和先進適用農機的推廣應用,提升產能,減少損失。同時,梳理短板弱項,鼓勵農機企業、農機綜合服務中心協同攻關,研發、改造、引進適宜丘陵山區農業生產的小微農機裝備,保障農機裝備供給,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今年年初,長治市農業農村局與長治登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配套播種機具與40馬力拖拉機配套作業,高效推進了大豆玉米帶狀種植播種。同期,還支持引進高端智能農機裝備投入生產,加快智慧農機云平臺建設,有效提升了農機定位耕播、變量施肥、收獲、植保等旱作農業的精準作業水平。

  三是發展有機旱作農業。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的一大傳統技術特色。長治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率先提出整市創建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區,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工作,“全視角”頂層謀劃、“一盤棋”整體聯動、“點片線面”立體示范,十大工程全域發展,六大產業全鏈條推進,試驗、示范和推廣了60項有機旱作農業集成技術,初步走出了一條技術集成配套、產業集群發展、生態綠色循環的長治農業發展路徑。

  (作者系山西省長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