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石濡菲 裊裊茶香守護非遺傳承
時間:2022-11-16 00:55:53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茶三代’。”炒茶鍋前,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縣六堡鎮黑石山茶廠黨支部書記石濡菲一邊赤手在高溫炒鍋中翻攪茶葉,一邊笑著說。“80后”的石濡菲是家中第三代制茶人,從學習制茶工藝到打造六堡鎮首家獲得QS認證的六堡茶企業,她在這一行“深耕”了近15年。

  “六堡茶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

  六堡茶,盛產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產制歷史已有1500多年。在這里,種茶是當地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幾乎每家每戶都種茶制茶。石濡菲是土生土長的六堡鎮人,茶香幾乎陪伴了她的整個童年。

  20世紀70年代,石濡菲的母親還是原六堡公社茶廠的一名普通采茶姑娘。在那里,她向師傅學習了六堡茶傳統制作工藝。后來,六堡公社茶廠因銷售困難解散,出于對六堡茶的熱愛,石濡菲的父母開辦了一家茶廠,堅持用傳統制茶技藝,為當地及周邊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好茶。2007年,高中畢業的石濡菲決定回家幫助母親。“堅持下來很不容易,那時我拿著家里做的茶參加過很多展銷會,經常一兩茶都賣不出。”想起往事,石濡菲說。

  學習六堡茶傳統制作技藝是一項相當漫長和艱苦的過程。為了學習種茶和制茶技藝,石濡菲隨母親走遍了六堡鎮每座茶山、每個村寨,了解土質特點,掌握各個節氣的氣溫、濕度規律以及各村寨的制茶技藝。采茶時節,她又跟隨茶農一起上山,回家共同炒茶、揉茶,一遍遍地苦練制茶技藝。“剛開始學炒茶的時候,因為鍋的溫度高達260攝氏度左右,用手直接去翻炒,經常一燙就起泡,學了大概一兩年后才不會被燙,時間長了,手上起繭,也就適應了。”談起過往,石濡菲感慨道。學炒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選擇茶青的眼力、揉茶的勁道、炒茶的時間和溫度,都會影響茶葉的形狀、湯色以及口感。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石濡菲不懈的努力下,她逐漸掌握了六堡茶種植、管理、采摘、制作、鑒評、包裝、儲存、銷售等各個環節及傳統工藝,成為六堡茶產制的行家里手。雖然制茶技術一天天熟練起來,但對于六堡茶的發展前景,石濡菲心里卻少了幾分底氣,“當時去外地提起六堡茶,幾乎沒人聽說過,村里的茶園好多都撂荒了,心里特別不是滋味。”石濡菲回憶道,“六堡茶是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不能丟了老味道,要把好東西傳出去。”2009年,石濡菲下定決心,要帶著六堡茶走出深山,重振名聲,打開銷路。

  “手藝不能丟,記憶不能忘”

  與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茶葉相比,六堡茶確實算不上是精細的茶。或許,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質樸。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廣東商人來到當地塘平村找原產的六堡茶。在石濡菲家,他品嘗到了留存近20年的老茶后說,這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味道,并愿意用高價收購石濡菲家中所有的六堡茶。“但我們翻箱倒柜,找出所有老茶也沒有多少。之前在我們那有很多這樣的老茶,大家覺得沒有市場,還占地方,全都扔了。”石濡菲說,“從這件事,我就知道六堡茶是好東西,是需要分享的,而老味道更是需要珍藏,手藝不能丟,記憶不能忘”。

  2019年,廣西將六堡茶發展納入全區戰略規劃,要在“十四五”期間把廣西六堡茶打造成超千億元茶產業,這給六堡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了提升六堡茶品質,石濡菲大膽地提出對六堡茶傳統工藝進行改革,組建成立了六堡鎮黑石山茶廠研發部,圍繞傳統工藝六堡茶獨有的原生態、原種群、原工藝制茶特點,提煉總結六堡鎮各個茶山特點,研制推出了傳統六堡茶核心產區及“一山一茶一韻”的傳統六堡茶茶品。新品一上市就廣受歡迎,為企業創造了豐厚利潤,茶葉品種從原來20種發展到200多種。而后,石濡菲在原有六堡茶種植、生產、加工等傳統技藝上,注冊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濡菲”六堡茶。“用我的名字來命名,意味著我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茶如其人,父母把他們對茶的理解和多年來的心血延續到了我身上,我會時刻牢記做老實人,制地道茶,賣良心價,鑄匠心魂。”石濡菲說。2015年,石濡菲勞模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為六堡茶推廣帶來了良機。除了對六堡茶的品種、口感創新外,工作室還開展經營模式創新、包裝推廣創新等。創新工作室每年都有不一樣的課題,吸引了許多國內慕名前來的茶商和茶友。

  “讓世界嘗嘗喝‘古董’的滋味”

  作為一名農村青年黨員,石濡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了讓更多鄉親學到六堡茶傳統制作技藝,為六堡茶行業培訓儲備人才,石濡菲每年都開設多期培訓班,從種植、采茶、茶園管理、做茶技藝等方面,將六堡茶制作技藝一一傳授給村民們。“未培訓前,大多數村民做的六堡茶沒有統一標準,有時做得又苦又澀,賣不出好價錢。培訓后,村民們的茶葉都賣翻了倍。”石濡菲欣慰地說。多年來,累計培訓超過300人,帶動塘平村發展六堡茶園4000多畝。為了解決村里茶農增收的問題,她通過“基地+傳承人+工作室+培訓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村里180多名村民把家里丟荒的茶園重新種了起來。每逢采茶季,她與村里80多名留守婦女一起上山采茶,并利用自己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為茶農開通了云銷售通道,實現了每年茶季增收目標。目前,塘平村共有駐村企業2家、專業合作社9家、茶葉微型企業17家,廣大婦女依靠茶葉產業為家庭增加人均純收入3000元以上,基地所在的六堡鎮塘平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7.27萬元,農戶通過種茶制茶實現穩定增收。2020年,石濡菲當選了全國青聯委員,并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的稱號。她感覺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我要帶著六堡茶走向國外,讓世界嘗嘗喝‘古董’的滋味”。

  在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爆發期間,六堡鎮內的青壯年無法正常外出,石濡菲組織春茶采制工作,通過云辦公,落實客商訂單,既解決了農村務工難題,又解決了春茶采摘、銷售難題,確保疫情防控和生產生活“兩不誤”,減少茶農因疫情影響帶來的損失。

  如今,六堡茶產品已暢銷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國家。六堡茶制作技藝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六堡茶生產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特別是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后,更提振了六堡茶的出口信心。2021年,梧州市六堡茶出口836.4萬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5.2%。其中,對RCEP成員國出口占比達到88.5%,較2020年提高8.9個百分點。

  以茶為馬,踏歌前行。大山深處,六堡茶的故事仍在續寫。

  (本刊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