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挖 塘
時間:2022-11-16 00:43:11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董祥坤 字號:【

  在廣袤無際的農村,用來生活生產的當家塘,有天然自成的,也有人工開挖的。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和省市機關的幾位同志赴安徽滁州市定遠縣紅崗大隊蹲點扶貧,親歷了開挖當家塘的全過程。

  紅崗位于凸凹不平的江淮丘陵地區。“雨集易盈,旱則易涸”。老天下雨存積不住水,常年田多水少,旱多澇少,水便成了發展生產生活的“瓶頸”。為逐步解決這一問題,根據群眾的意愿,大隊領導研究,利用冬閑時節,對村北長年拋荒的一片低洼地,也是牛羊牲口的散放場,進行“大兵團”挖塘蓄水。那年,按照各自然村受益多則多出、受益少則少出、不受益則盡義務的原則,集中了二百來號民工參戰。我們蹲點扶貧人員,本準備趁農閑分批回城休假,聽說要勠力開挖當家塘,也都不愿離開,主動請纓參加,一個不落地被分到各個自然村。

  挖塘工地四周,插滿了顏色各異的彩旗,被寒風吹得飄揚不停,噼啪地響。在人員進出的兩側,分別用蘆席扎了宣傳欄,欄的兩面張貼著時代特色的大幅標語,還有興修水利的意義與規劃,以及自然村與自然村、突擊隊與突擊隊之間的挑戰書、應戰書。掛在水泥電線桿上的高音喇叭,悠揚曠遠的聲音響個不停,時而轉播中央、省里的新聞節目,時而播放時興的歌曲相聲,時而播報工地的好人好事和大隊干部講話。高音喇叭既能渲染氣氛,又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何時開工,何時歇工,何時收工,都得聽它的“口令”。誰要想無故早點離開,有人就會習慣地提醒,“別急,喇叭還沒響吶!”

  挖土—運土—倒土,在沒有機械的年代,全靠人力來回不停地循環作業。獨輪推車運土,用人少、效率高,但有講究,是力量與技術的結合,我不會。用鐵鍬挖土,無論在老家農村還是參加工作后,都是經常干的,盡管在機關工作多年,體力有所下降,但仍是手到“擒”來。我身穿舊便服和解放鞋,用腳踩一下鍬,挖一塊土,放到柳筐里。一鍬一塊,一塊一鍬,如此反復地進行。有時還一口接一口地向手心里吐唾沫,給自己加油增勁。腳的踩力大,挖的土塊就大,反之則小。挖到濕地淤泥,就卷起沾了泥巴的褲腿,換上長筒雨靴,堅持不無故離開工地,也不兩手叉腰站著看。一連幾天下來,手心磨起了血泡,腳底開始酸痛。

  “換個活兒。”在老成練達民工的建議下,我放下挖土,找人抬土。一根扁擔,一只柳筐,一前一后,兩人合抬,只是肩膀和大腿用力,兩只手心基本棄用,可以緩解其疼痛不適。我與大家一樣,敞開或脫去外衣,冒著寒風酷冷,邊抬邊時高時低地打著號子,有節奏地由下往上行走,然后將土倒到塘埂的另一邊。有時為了爭先恐后,還拼力小步快跑。配對民工常讓我在前走,當扁擔快要上肩而自己又看不到時,他們就趁機在后面把筐繩向自己方位一挪,以減輕我肩上的重量。每次把柳筐放到挖土民工跟前,他們總是為我盡量少裝土,我又總是與他們討價還價多放土。這并非逢場作戲作秀,而是自我砥礪心理的一種表露。既使體力不如人,也不能在精神氣勢上落敗。

  挑土,算是重活了,等于一人干兩人活。這不需要等待領導分派,大都有身強力壯的中青年男女爭做在前。我時處而立之年,為鍛煉摔打自己,有時也湊熱鬧去挑土。記得第一次挑土時,當兩只柳筐裝好土后,我本想用雙手直接托上肩,試顯一下自己的勞動實力,可托了一下沒有托起來。站在一旁的民工“撲哧”笑了起來。倒不是我的體力不支,主要是開始對扁擔的平衡用力尚未掌握。熟練之后,就不一樣了,無論挑多挑少、左右換肩,還是避讓人流,都能自如應對。

  休憩開始。高音喇叭一響,川流不息的人群馬上伴隨著歡快輕松的音樂,三五成群地找個避風有陽的地方,圍坐在一起,或說笑著趣聞軼事,或嬉鬧著點歌唱戲,或用飯碗輪流大口喝著村里送來的開水。每每看到這些,坐在一邊的我,總是情不自禁地為這融洽美好的笑聲、歌聲和說話聲,忘卻了勞累。

  連續兩個冬閑的奮戰,這片長滿雜草的凹地,變成了酷似一只不規則的圓形大鍋,平靜地安臥在紅崗村的懷抱。我站在塘堤高處俯目張望,油然產生了發揮集體力量的成就感。

  如今,紅崗村已摘掉貧困帽子,建成美好鄉村。與沃地緊連、綠樹輝映和新樓相望的當家塘,也無疑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