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記“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殷殷囑托,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發揮農業大省優勢,奮力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堅定不移把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2021年山東省糧食總產首次突破1100億斤大關,連續8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今年夏糧又喜獲豐收。穩面積,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將“糧食生產穩定度”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全面落實、細化分解國家下達給山東省的12535萬畝糧食和314.2萬畝大豆、15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加大對產糧大縣獎勵力度。提產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1年底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778萬畝,今年再新建665萬畝。以種業振興為突破口,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和農業良種工程,推動種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47%。全力支持德州市“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廣泛開展噸糧縣創建。保供給,狠抓“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確保蔬菜總產量穩定在8000萬噸以上、肉蛋奶1500萬噸左右、水產品800萬噸左右。
堅定不移把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努力方向。山東省是全國首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省份,2021年達到11468億元,農產品出口額連續23年領跑全國。推動種植業創新提級,以煙臺蘋果、壽光蔬菜、沿黃小麥、沿黃大豆、山東大花生5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為契機,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動農產品由賣“原字號”向“制成品”轉變。推動畜牧業轉型提速,穩定生豬核心產能,加快推進沿黃肉牛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推進打造膠東肉禽千億級產業集群和高端現代奶業優勢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88%,畜產品精深加工率達到40%。推動水產業優化提效,以深遠海智能網箱高端養殖為示范引領,穩步推進煙臺“百箱計劃”、日照“千箱工程”、“國信”系列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項目,扎實推進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建設。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提升,大力發展體驗農業、創意農業、中央廚房、直播帶貨等融合型新業態,著力提高農產品產值和流通效率。
堅定不移把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作為基本要求。持續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啟動實施農村基礎設施網行動計劃,加快“四好農村路”、供水工程、雨污分流、清潔能源、數字鄉村和公交班線等建設,構建城鄉統籌、融合發展新格局。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突出建管并重,統籌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十四五”時期,全省55%以上行政村將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挖掘農業農村減排固碳潛力,大力推廣化肥減量替代,加快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農業灌溉用水總量零增長、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
堅定不移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全省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51.6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持續落實好幫扶政策。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繼續保持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加強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健全完善“縣級統籌、全域覆蓋、多層預警、精準高效”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管好用好銜接資金項目,因地制宜實施一批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接續推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聚焦20個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大財政、金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幫扶力度。
堅定不移把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作為重大牽引。沿黃9市是山東省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耕地面積占全省的57%,糧食、棉花、蔬菜、肉類、禽蛋等重要農產品產量分別約占全省的70%、95%、57%、48%、61%。高起點對標謀劃,印發《關于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省級農業農村部門的行業指導和監管責任,細化市、縣屬地責任,推進沿黃地區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高質量推動落實,針對沿黃地區節水灌溉、生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明確“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每年制定工作要點,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臺賬,跟蹤督導任務落實。高標準支持保障,2020-2021年,支持沿黃9市各類涉農資金達340.9億元,占全省涉農資金總量的60.9%。
堅定不移把分層分類推進、典型示范引路作為方法路徑。全省各地堅持因地制宜、示范引路,深化拓展“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堅持分類推進、連片建設、梯次創建,統籌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創建。產業融合帶動型,以龍大、得利斯、濱州中裕等為代表的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公司+農戶”基礎上,帶動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更加緊密地銜接起來。生產托管服務型,全省承包地流轉面積超過4400萬畝,生產托管服務面積超過2億畝次。“兩山”理念實踐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打開“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通道,讓自然資本保值增值、綠色產業富民惠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型,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通過黨組織領辦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構建集體與農戶之間新的利益聯結機制,全省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已發展到近4.3萬家,入社成員440多萬戶。
堅定不移把激發內生動力、凝聚整體合力作為重要保障。壓實責任傳導壓力,研究制定省級鄉村振興責任實施細則,明確省有關部門推進鄉村振興責任,推動縣委書記當好“一線總指揮”、鄉鎮和村黨組織書記發揮好“施工隊長”作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