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砥礪奮進、埋頭苦干,改革發展積厚成勢,鄉村面貌日新月異,生活水平節節攀升。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村并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為小崗村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希望小崗村繼續在深化農村改革中起到示范作用。我們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創新驅動、產業帶動、治理聯動、共同富裕的小崗村鄉村振興之路。
從一聲驚雷到多點開花
農村改革與時俱進闖新路
1978年冬那一聲驚雷,小崗村十八個鮮紅的“紅手印”,按下一紙生死契約書,催生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十年來,小崗村改革精彩紛呈。2012年,小崗村在安徽省率先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2015年,“大包干”帶頭人關友江拿到了安徽省第一本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這一本薄薄的“紅證書”,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2016年,小崗村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獲頒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第一證,讓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身份證”。推進“三變”改革,成立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讓資源變成了資產、資金變成了股金、農民變成了股東,從“戶戶分田包地”實現了“人人持股分紅”,自2018年起,村集體連續5年給村民分紅累計超千萬元。小崗村的探索涉及方方面面:設立興農貸風險補償基金,成立長三角首家村級鄉村振興銀行,設立全國首個村級鄉村振興基金,試點股田制,探索宅基地改革……在小崗精神引領下,從“紅手印”到“紅證書”再到“分紅利”,小崗村從“黃土地”里刨出了“金疙瘩”。
從一花獨秀到三產融合
產業發展方興未艾開新局
小崗村致力于一產做優、二產做強、三產做旺,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逐漸擺脫了一農獨大的刻板標簽。十年來,小崗人心懷“國之大者”,聚焦糧食安全,著力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通過全域高標準農田治理、“引水上崗”“把水留住”“引淮潤崗”等項目,基本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和“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先后引進安徽農墾集團、北大荒集團、安徽科技學院等,做給農民看,帶著群眾干,幫助百姓賺。扶持培育合作社20個、家庭農場11家。十年來,小崗村先后成立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組建產業投融資公司,“管委會+公司”推動村園一體發展,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園區建設、招商引資、企業投產齊頭并進,健康食品產業鏈初現雛形,2021年村園產值達12.1億元。2022年6月,首屆長三角綠色食品加工業大會在小崗圓滿舉行并將小崗村確定為永久會址,吸引全國150多家食品工業領軍企業、投資機構、采購商參加,揭牌全國首個鄉村振興產業聯盟并發布《小崗宣言》。十年來,小崗村改革體制,成立小崗創新發展公司、旅游投資公司、產業投資公司,打小崗牌,唱經濟戲,做發展文章,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鄉村休閑旅游、教育培訓和農村電商平臺等服務業,在產業壯大的同時極大帶動了村民就業創業和創新創意創造。
從三村合并到三治聯動
鄉村治理共建共享出新招
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實現先富帶后富,小崗村整合了周邊的嚴崗、石馬兩村成立了新的小崗村,將19個自然村合并成三個集中居住的小區,99%的村民住進了小區,小區的綠化硬化美化亮化水汽網絡等一應俱全,學校、衛生院、敬老院、司法所等公共服務設施逐步完善。在鄉村建設水平逐步提升的同時,著力構建自治德治法治融合的治理體系。
我們遵循“引導不主導、推動不強迫、幫助不干預、服務不包辦”的原則,充分發揮村民小組、村民理事會等的作用,成立義務調解委員會,逐步形成了協商共治的社會治理模式,調動村民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積極性,讓村民自治落到實處,實現有事就商量、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我們構建村、組、戶三級法治宣傳網絡,建設國家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整合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消防隊等力量,組建10余支群防群治隊伍。探索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警力調解聯動互通,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扎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成立“美德銀行”和移風易俗理事會,為每戶發放美德銀行積分存折,通過對遵守公約家庭積分獎勵、通報表揚等方式正面引導,對違反公約家庭進行負面懲戒,兩年來累計減辦各類宴席210余場次,降低人情支出700多萬元,小積分撬動了大治理。連續10年組織開展“好婆婆”“好媳婦”“美德少年”“文明新風戶”評選表彰,推動村風民風家風持續向善向好向美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