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豐村地處太倉市城廂鎮最北端,區域面積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1個村民小組,在冊人口2581人,農戶801戶。全村現有黨員178人。萬豐村圍繞鄉村振興“20字”方針,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認真落實聚焦鄉村振興各項任務指標,全方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攻堅戰、保衛戰、持久戰,強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見成效。先后獲評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蘇州市十佳最美鄉村、蘇州市康居特色村、蘇州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實施“125”工程,人人爭當人居環境整治“領頭雁”
“1個辦法”為引,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建設美麗鄉村,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引導大家共同參與是根本。萬豐村從實際出發,制定并實施《人居環境積分管理辦法》。引導農戶把自家房屋內外、宅前屋后按照特色康居鄉村要求收拾干凈整潔,村人居環境考核小組每季度上門驗收打分,符合條件的給予積分,村委會憑考核積分向村民發放獎勵。同時,該積分作為年度美麗庭院、星級文明家庭考核依據。
“2項機制”為抓手,嚴管厚愛激勵約束并重。萬豐村在整治過程中不斷創新工作方式,用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并重的方法真正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根據積分考核結果,對于優秀的給予正向激勵,發放積分獎勵,參評美麗庭院、文明家庭等榮譽;對于考核不合格的,進行反向約束,采取約談教育、暫停發放村級相關福利等辦法,要求及時整改提升,引導群眾參與并維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村里定期對其余農戶的宅前屋后整治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宅前屋后的基本情況、畜禽棚是否規范等方面,總分為100分,只要及格即宅前屋后基本整潔,沒有亂堆放和違建,每季度都可以獲得獎勵,考核分數越高,獎勵也越高。
以“5支隊伍”為支撐,注入強勁動力。整合人員力量,用好五支隊伍,充分利用好村兩委班子隊伍、黨員隊伍、集體經濟組織、村民組長和村民代表隊伍。突出“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探索“黨建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方式,堅持全民齊動員,干群齊上陣,動真格,讓整治“見實效”,讓環境“換新顏”。探索建立村干部、村民代表就近聯系周邊農戶的“1+N”工作模式,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凝聚黨群、干群合力,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從自身周邊環境提升做起,既“做事”又“說話”,人人爭當人居環境整治的“領頭雁”。探索建立村干部、黨員、村民、志愿者、網格員等聯動機制,成立長效管理考核監督小組,持續開展巡查監督,不斷將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推向縱深。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萬豐村充分發揮各方面作用,動員全村黨員群眾積極參與、上下聯動,打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組合拳”。
堅持三治理,“一處美”邁向“一片美”
堅持綜合治理,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基礎風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營造更加宜居美麗的村莊生活環境,項目化推進老農機站、老半涇河、談家橋周邊等31個地塊環境整治。持續完善八個特色康居鄉村點位建設。完成省級柴塘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全面啟動塘市、廟浜蘇州市級特色精品鄉村建設。在村莊整治基礎上,與特色精品鄉村建設相結合,進一步推動整村整體面貌提升。實施美麗庭院、美麗菜園、美麗村景建設,實現“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移村換景、處處見景”,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
堅持集中治理,補齊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全力推進“河長制”全面落實,聯合沙溪中荷村共同推進顧門涇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接管全覆蓋,污水處理生態濕地常態化運作,濕地管理用房建成投用。落實保潔機制、清運機制和無害化處理機制,每天垃圾分類實現覆蓋收集。完成宅前屋后整治全覆蓋。完成三優三保土地指標150多畝,整治楊林塘沿岸散亂污企業5家。累計拆除各類違建16000平方米。
堅持長效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圍。通過人居環境積分管理辦法,引導村民主動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圍,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持久戰。自該項工作啟動以來,采用“月檢季評”評選制度,通過入戶打分、群眾簽字、公開公示等方式開展集中評比,“一戶一檔”建立積分臺賬,實行”能上能下”動態管理。還根據積分情況,利用公示欄、微信公眾號等對先進農戶進行表彰,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榮譽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