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糧倉”黑龍江省,45歲的黑河市愛輝區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愛輝區沃土農業聯合社理事長蓋永峰種了26年地,曾獲過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等榮譽。他種的大豆不但產量高,而且綠色有機,是名副其實的黑龍江“大豆大王”。
“種田不能只顧低頭刨地,
還得抬頭望天”
在蓋永峰看來,“天”就是黨和國家三農政策。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邊陲黑河四嘉子滿族鄉人,蓋永峰見證了農村的生產隊大鍋飯到分產到戶獨立經營,直到現在國家對農業農村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全面。
從最初期的小農戶單一的傳統農業種植起步,發展成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的帶頭人,蓋永峰充分借助了黨和國家的惠農好政策。
回想12年前創辦合作社時的情景,蓋永峰感慨良多。2012年,當聽說國家加大力度鼓勵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與發展時,見識過農場機械化種植優勢的蓋永峰決定抓住機會,帶頭成立合作社。面對資金籌集難、機械設備差、耕地規模小等困難,蓋永峰從勸說身邊的親戚朋友做起,最終通過貸款、親朋好友出資等方式籌集200萬元進行生產經營,5家農戶參與了合作社建社,租賃和帶地入社耕地只有2000畝,當年實現純收入55萬元,合作社的效益遠遠高于普通農戶種植,農戶紛紛主動要求帶地入社。兩年后,又借著國家的扶持政策,蓋永峰自籌資金550萬元,組建了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裝備水平上了新臺階,現代農機合作社初具規模,有效提高了農業抗風險能力。
如今嘉興合作社擁有規模經營面積3.5萬多畝、大型農具30臺(套),每年糧食產量達到1.8萬噸,合作社社員達到115戶、固定資產達到2300萬元,建成場庫棚1300平方米、晾曬場10000平方米。
蓋永峰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勤于學習,特別善于捕捉政策信息。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他都認真研究,獲知信息后,他總會搶抓政策機遇,借款籌資、擴大規模。
擴種大豆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內容。春耕時,蓋永峰算了“兩筆賬”——“算眼前賬,政策托底,擴種大豆補貼高于玉米;算長遠賬,在玉米茬上種大豆,可以實現土壤改良,增強地力。”他帶領合作社及時調整了種植計劃,擴大了大豆面積。今年合作社經營耕地3.5萬畝,種植大豆2.5萬畝,比去年增加1.4萬畝。
“讓全國都吃上黑河大豆”
金秋送爽,大豆搖鈴,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今年國家鼓勵農民多種大豆,受政策和市場因素激勵,社員種植大豆的積極性比較高。”蓋永峰對今年大豆的收益充滿信心。
黑河擁有“中國大豆之鄉”的美譽,黑河大豆指標含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蓋永峰有了新目標——借助黑河大豆優勢,進一步提高大豆的蛋白和綜合營養成分,讓全國人民都吃上黑河大豆。
隨著合作社不斷壯大,蓋永峰認識到種植技術急需提升,要想進一步發展農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他積極與中國農科院聯系,根據土壤特性和積溫條件,在愛輝區試驗種植中黃901大豆種子,種植面積1000畝,平均畝產在380斤以上,推動了愛輝區大豆的品種多樣性。他通過與種子企業合作,每年提供2000畝耕地用于新品種示范,篩選適合本區域種植的新品種并進行推廣。他深入周邊農場,研究農墾標準化種植模式,購買先進農業生產機械,并聘請農墾技術專家對部分耕地進行全程指導,通過規?;?、標準化種植實現高產出,合作社每公頃大豆均產高于普通農戶450斤左右,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合作社連續四年開展大豆綠色高質高效種植,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施用、節藥噴頭推廣等技術,化肥、農藥使用量與常規種植分別減少了8%、5%,開創了愛輝區大面積綠色種植的先河,為全區綠色示范作出了榜樣。
嘉興合作社大豆嚴格按照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模式,在品種合理布局的基礎上,選用通過國家或黑龍江省審定,適應當地生態條件、出苗到成熟所需活動積溫比當地常年活動積溫少200攝氏度的優質、高產、多抗品種。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合作社大豆27項指標全部達到綠色種植標準,受到珠三角、長三角等豆制品加工企業的青睞,合作社與珠海部分豆制品有限公司簽訂長期合同,為九三糧油提供優質大豆,通過自種、收購,每年銷售大豆1萬噸。
目前,合作社已按照省級規范社、示范社標準,建成場庫罩棚1100平方米、晾曬場7000平方米和2000噸糧食臨時儲存庫。合作社爭取國家對口的項目扶持資金,計劃建設2萬噸糧食倉儲及6000平方米晾曬場,增添大豆精選塔、糧食清選比重篩、大豆自動罐裝設備、糧食輸送機、大豆全自動蛋白檢測儀及相關糧食配套檢測設備,確保周邊村屯糧食銷售、儲存安全。
“讓鄉親們越來越富,
把合作社越做越強”
從老“莊稼把式”到高素質農民,蓋永峰經常說自己趕上了好時代。他積極參加區內外組織的各類農民培訓,學習市場經濟、種植技術、經營管理等知識,認真研學中央一號文件等各項政策文件。
2017年,通過惠農政策的支持,合作社積極參加土地輪作試點,發展規模種植,吸納更多農戶,土地規模經營達到1.8萬畝。2021年,在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托管面積達到3萬畝,占全區托管面積1/6。與錦河農場達成高質量、高標準種植模式合作協議,確定示范地塊2000畝,通過示范對比,分析種植效益,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實施規?;?、標準化、科技化生產,實現糧食穩產豐產、提質增效。2021年,合作社共收儲玉米23000噸、大豆8000噸,全年收入3000萬元,為社員現金分紅900萬元、戶均收入8萬元,較個體農戶種植每公頃增收800元。
合作社實行“六統一”的管理方式,即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進行化學除草、統一中耕管理、統一收獲、統一銷售,樹立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理念,重大事項召開社員大會集體討論決定,保障大家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管理權,讓合作社真正成了“有人管事、有地議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的新型合作組織。
不忘初心,回報鄉梓,不斷奉獻。近年來,每當家鄉村民春耕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時,蓋永峰都會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對急需資金的困難戶以無息方式墊資,收獲后以極低的價格為生活困難群眾提供精選、貯藏服務,在結算時也根據市場價格隨時調整。他積極對接省內外多家知名糧食深精加工企業,實施玉米保價代烘、代收、代儲、代銷,引導農民及時搶收、盡早銷售,幫助農戶規避風險、減少損失。他長期幫扶農戶17戶,資助生活困難的大學生6人。2019年愛輝區疫情暴發初期,他積極組織全區合作社和親戚朋友采購防疫物資,無償捐獻給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
“讓鄉親們越來越富,把合作社越做越強。”從黑龍江“大豆大王”到全國“十佳農民”,身份在變,但蓋永峰的初心一直不變。
(本刊綜合整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