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善港村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特色“善文化”,著力提升村民綜合素質,營造濃厚“知善、向善、行善、揚善”氛圍,推動全村經濟社會民生事業全面發展。
思想定向、文明引航
善港村探索實施“1+11+N”工作法。“1”即連續6年實施以“‘善文化’紅色行動”為主題的黨建項目,積極探索“黨建+鄉風文明”特色治理品牌,搭建起黨組織領導、多元參與的“善港善治”治理架構。“11”即11個農村支部設在田間地頭,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推動黨建服務“根系”下沉村組。“N”即組建若干個功能型“善先鋒”支部,組織黨員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關心關愛困難黨員群眾。
創新鄉風志愿崗工作法。設立“宣教崗”,建立全民學習網;設立“服務崗”,建立便民利民網;設立“愛心崗”,建立愛幼助老網;設立“文體崗”,建立文化休閑網;設立“志愿崗”,建立親情家園網。村干部“聯系一崗”,每個黨員至少“入駐一網”,常態化開展“守護平安善港”等服務活動。
深化“書香善港”建設。開展“農民閱讀引領文明建設”系列活動,依托村“麥田花舍”村民書屋,定期開展“品味閱讀、慧享生活”等主題活動。積極挖掘宣傳身邊好人,定期開展“身邊好人我來評”“德行善舉我來頌”活動,每季度評選一次村級身邊好人并張榜公布。
善以養德、千家行動
善港村制定《善港村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配套《實施細則》,實現“大事依章,小事依規”。例如,根據《實施細則》中的《困難慰問篇》,在全市率先成立善福康醫療互助會,目前已惠及村民4827人、發放補助389萬元。
成立村民議事會,分為社會民生組、村務監督組、生態文明組開展議事工作。打造村民議事中心陣地“船屋里議事堂”,以點分布打造“香樟小游園”“民生氣象站”等陣地。其他陣地經常性舉辦“善園夜話”,采用“黨員代表民情通報”“書記接待日”等形式,“有事談想法,無事話家常”架起黨群橋梁。
根據《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善港村創新“善港善治十評比”,采用“自主申報、加減積分、年度總評”的方式,由村民年初自主申報創評,村干部、村民小組長和鄉鄰組成考評小組年度跟蹤測評積分,旗幟鮮明評先獎優,提升群眾榮譽感,形成“爭先進、比文明、找差距”的濃厚氛圍,引領家風和諧新風尚。
以文興村、善傳萬里
“硬支撐”方面,重點打造百善文化廣場、法治廣場等陣地供群眾休閑娛樂,在河道、道路旁豎立核心價值觀、農耕詩句諺語、文明鄉風等主題文化景觀。“軟環境”方面,成立舞蹈隊、健身隊、文藝創作隊等特色文體團隊。編纂《江蘇名村志·善港村志》,編寫《善港村村民學校系列讀本》,創編揚善立德三字經、移風易俗三字經和“九循家禮”,開辦道德書場,講述家風民風好故事。
成立“至善至美”志愿服務隊,設“軍歌嘹亮”“青年先鋒”“巾幗婦女”等5支分隊,現有各類志愿者539名。連續10年開展“愛滿善港、情暖萬家”志愿服務,在重要節日為老年人送上善港自產的瓜果大米,惠及村民11.5萬人次。“我志愿、我服務,我奉獻、我快樂”越來越成為“鄉風潮流”。
為進一步弘揚“善文化”,成立善港農村干部學院,掛牌江蘇省黨支部書記學院農村分院,開設善港村本課程,廣泛傳播“知善、向善、行善、揚善”的“善文化”,已培訓全國學員2萬人。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