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汲取紅色營養 講好動人故事——中國農村雜志社與中國工人雜志社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側記
時間:2022-11-03 01:26:0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楊鈺?見習記者?秦睿 字號:【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一首詩詞,見證了武裝革命戰場上黨的偉大旗幟的首次公開亮相,映照出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團結帶領人民翻身當家作主的堅定決心。如今仰望黨旗,象征著工人與農民勞動工具的錘頭和鐮刀,宛如悠悠長夜中耀眼的啟明星,溫暖人心,催人奮進。

  “鐮刀”與“錘頭”的交流,正是近日中國農村雜志社與中國工人雜志社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最好的詮釋。活動現場,雙方黨員同志就各自的辦刊歷史、媒體融合發展、黨建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分享。

  歷史風雨中的堅守

  “我們的雜志創刊于1924年,是一份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刊物。”《中國工人》主編李瑾介紹。

  時光回溯到大革命時期,中國工人階級的人數不斷發展壯大。彼時,中國共產黨正致力于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提升工人階級覺悟,將全國的工農大眾團結起來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這樣的背景下,“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的《中國工人》創刊了。在風云激蕩的歷史進程中,它幾經停刊波折。1940年2月在延安重新創刊,毛澤東同志親自撰寫了發刊詞,提出了辦刊宗旨和要求,希望刊物“成為教育工人、訓練工人干部的學校”。多年來,它雖歷經坎坷,但潛藏的生命力始終旺盛。在一代又一代編輯記者的堅守中,《中國工人》不忘初心,始終“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記錄下一個又一個勞動故事,描繪著一張又一張勞動面孔。

  “同《中國工人》一樣,我們《農村工作通訊》也是由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刊名。”中國農村雜志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夏樹介紹說。20世紀50年代,正逢我國合作化高潮,毛主席提出要辦一本推廣和交流農村工作經驗的刊物,時任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的鄧子恢同志將辦刊請示呈送毛主席,并懇請其題寫刊名。毛主席欣然提筆,將其命名為《農村工作通訊》,刊名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5月20日,《農村工作通訊》第一期問世。很快便成為中央領導重視、全國農村干部離不開的一份權威性刊物。創刊66年來,《農村工作通訊》堅持政策性、指導性、權威性的辦刊宗旨,擔負起推動農村發展改革的輿論引導重任,見證了中國農村一段又一段不同尋常的發展歷程,被廣大農村干部稱為“三農領域的黨刊”、不可或缺的“工作參謀”。承載著毛主席的殷殷囑托,幾代辦刊人孜孜以求,深入農村生產建設一線,了解農村干部所需,反映農民心聲,堅持以農為師,和農民做朋友,采寫出大量優秀作品。

  重溫兩本刊物的歷史,編輯記者們在感到自豪的同時,更意識到肩上重任。現場一位青年黨員有感而發:“我們一定要傳承好光榮歷史,在新時代續寫新的篇章。”

  時代變革中的突破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駛進了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時代變革,數字化媒體異軍突起,傳統紙媒進入了嚴冬,媒體融合發展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的必由之路。

  2017年,《中國工人》雜志從全國總工會“投入”到中國工人出版社的“懷抱”,中國工人雜志社也在中國工人出版社的帶領下探索媒體融合轉型道路。“近年來,出版社陸續建成開通全國工會電子書屋、技能強國、學習強會等一系列網絡數字平臺。”中國工人出版社社委會成員、第一支部書記、學習強會負責人安靜介紹。其中,全國工會知識服務平臺——學習強會聚焦工會干部工作中的焦點、難點、痛點問題,依托出版72年來積淀的海量內容資源,按照知識體系化、資源數據化、業務專題化、培訓專業化,提供“知”“學”“考”“用”四大學習場景,深受廣大職工喜愛。中國工人雜志社開通“中國工人”公眾號,刊發優質文章,打造《中國工人》舊址等VR館,服務技能強國等網絡數字平臺。

  《農村工作通訊》這個“老字號”也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編輯部始終堅守“內容為王”的原則,在紙質媒體上以深度見長,在數字媒體上以傳播為目標,圍繞中央三農決策部署,及時反映基層期盼,刊發了一批優秀的三農新聞報道和理論文章。“農村工作通訊”公眾號在全國三農領域產生廣泛影響力。

  此外,中國農村雜志社也在不斷轉型。積極構建包括中國農村網、“微觀三農”“農業農村部公報”等多個公眾號、“中國農村雜志社”學習強國號、“微觀三農”頭條號、快手號等多平臺在內的新媒體矩陣……同時,短視頻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制作了脫貧攻堅專題片《破土新生》融媒體作品,“嚯!好吃”“一村一品”系列短視頻等,受到農民群眾和農村干部的喜愛。

  媒體融合之路,任重道遠。現場青年編輯記者紛紛表示,媒體融合是時代課題,需要不懈探索,不斷進步。在推動黨刊新聞工作創新改革的同時,作為編輯記者,要從自身做起,不僅要能采會寫,還要提升攝影攝像、視頻剪輯等多種能力素質,向全媒體記者轉型,為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貢獻力量。

  鐮刀與錘頭間的互促

  “此次活動是我們兩家雜志社的一次深入交流,也是‘以黨建促業務,以業務強黨建’的一次生動實踐。”夏樹說。

  此前,中國農村雜志社《農村工作通訊》《農民文摘》黨支部已與人民網等媒體同行黨支部進行了聯學共建、互學互促,組織參觀京報館、魯迅博物館、李大釗故居等革命舊址,創新創建“1+N”戰斗堡壘微信群,在調研采訪時邀請當地村支書入群,打造聯系全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有效平臺。通過平臺與基層支部進行聯學共建的同時,用活戰斗堡壘群這個“信息源”,采寫出了一批生動的報道,推進了黨建與業務互融互促。今年,支部被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評為“四強”黨支部。

  “我們特別注意對員工的紅色傳統教育,一直將通讀解放前老雜志、訪問延安辦刊舊址列為‘入職第一課’。”中國工人出版社總編輯董寬說,在歷經八十多年滄桑歲月的楊家嶺窯洞里,感悟黨在戰爭年代宣傳發動中國工人奮斗的初心,傳承紅色基因,是所有中國工人出版社新入職社員的必修課。

  此次活動的交流分享,是一次思維火花的碰撞,也是今后開展深入合作的良好開端。“這次交流收獲頗多。未來,我們中國農村雜志社還將同中國工人雜志社一道,在發展中攜手合作,在黨旗引領下汲取紅色營養,拓寬創新思維,推動媒體融合,壯大主流媒體聲音,共同促進三農三工新聞出版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村雜志社農經“兩刊”編輯部黨支部書記徐剛表示。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