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向“芯”而行——福建水產種業發展紀實
時間:2022-05-11 01:59:28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夏惠娟 字號:【

  “海為田園,漁為衣食。”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山海資源豐富,漁業生產歷史悠久,海洋生態環境良好,具有一定養殖開發價值的水生生物有200多種,發展現代水產種業具有獨特優勢。

  水產種業是現代漁業的芯片,是漁業的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福建省是我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大省,探索水產種業質量提升的步伐從未停止。截至2020年底,福建已經連續開展三輪“福建省水產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設,有效解決了水產種業基礎設施短板和科研薄弱環節。目前,新一輪(2021-2025年)水產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在漁業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的推動下,福建大黃魚、鮑魚、白對蝦、海帶、紫菜等大宗養殖良種規模化育苗供應量保持全國第一。

  接續奮斗啟新程,乘勢而上譜新篇。立足新發展階段,福建以創新創制為動力,強化基礎性研發,鞏固優勢品種,提升常規品種,擴展特色品種,全力推進水產種業振興。

  資源普查,打好振興“第一仗”

  近年來,福建省海水育苗已由傳統的“兩藻四貝”(海帶、紫菜、牡蠣、蛤、蟶、蚶)發展到120多個品種;淡水育苗由傳統的“四大家魚”發展到70個多品種,年繁育魚、蝦、貝、藻等苗種1.9萬億單位。水產種質資源的種類數量和區域分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做好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是打好種業振興的“第一仗”。為摸清家底狀況,切實加強種質資源保護,福建省2021年全面啟動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工作,計劃用3年時間,摸清福建省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群體數量、區域分布、保護利用、特征特性及遺傳結構等狀況,進行資源收集與保護,并發布福建省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種類名錄,促進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為保質保量完成福建省第一次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工作任務,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制定印發了普查實施方案,成立了技術專家組和三個工作組,聯合設區市、縣普查人員共同推進普查工作。同時,省普查辦公室實行普查工作進展周通報制度,對各縣每周開展普查出動人次、已普查主體個數等情況進行通報,完成9次周報、5次月報。完成普查主體16558個,普查完成率100%。

  自主創新,煥發種業“芯”動力

  “官井洋,半年糧,黃瓜叫,漁民笑。”一望無際的寧德三都澳官井洋海域,繁育著珍稀魚種大黃魚,又稱黃瓜魚。然而,20世紀70年代因漁民濫捕,大黃魚資源幾近枯竭。80年代中期以來,以劉家富為代表的寧德市水產科技工作者,歷經15年時間研究,突破了大黃魚人工育苗與養殖關鍵技術,大黃魚重新回到百姓餐桌。探索從未止步,福建不斷革新大黃魚的育種工具和育種技術體系。目前,廈門大學徐鵬教授“寧芯3號”大黃魚基因組育種液相芯片研發成功并投入應用,為大黃魚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培育更加優質、高產、抗病和抗逆的大黃魚良種提供種業支撐;為大黃魚種質資源保護、種業科技創新和種業振興再添“利器”。

  素稱“海味之冠”的鮑魚,自古以來就是海產“八珍”之一,但伴隨著我國鮑魚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諸如夏季高死亡率、缺乏大規格高端鮑魚等產業“卡脖子”問題,亟須對原有品種進行遺傳改良。廈門大學鮑魚遺傳育種團隊在柯才煥教授的帶領下,歷經11年的探索和努力,創新育種思路,突破一系列技術難題,在2019年培育出國審通過的水產新品種——綠盤鮑。該新品種具有強雜種優勢,有效緩解了制約我國鮑魚產業發展的夏季高死亡率問題,同時由于其能養成單只250克以上的高價值大鮑,打破了國內市場大規格精品鮑和高端干鮑長期被國外野生鮑壟斷的局面,同時還催生出一條全新的大規格精品鮑和干鮑產業鏈,有力推動了我國鮑魚產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大幅提升了我國養殖鮑魚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被譽為“中國大鮑”“黃金鮑”。

  花蛤肉質細嫩,物美價廉,一直是福建人餐桌上的“寵兒”,但是小小花蛤的背后,曾經也有大煩惱:種質退化、成活率低、產量不穩定。近年來,經過潛心研究與技術攻關,福建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花蛤大面積墾區人工育苗技術,大幅縮減了人工成本的同時,花蛤育苗成活率和育苗產量也節節攀升。數據顯示,花蛤附著稚貝發育至沙粒苗成活率達到了85%以上,畝產沙粒苗8000萬粒以上。

  走進海帶育苗場,十幾個溫室大棚里全都是黑壓壓、拇指大小的海帶苗,并排躺在育苗池中。這是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研究所共同研發的“黃官1號”,其海帶苗種具有耐高溫、生長快、產量高等特點,比養殖普通海帶增產30%以上,每畝可增加7800元的利潤。

  科技創新是種業的生命力,是糧食連年豐收和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重要支撐。福建面對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實施新一輪(2021-2025年)水產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設,開展優質、高產、高抗的新品種、新品系選育;實施聯合育種與制種行動,大力支持適宜于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和深遠海裝備養殖的優良品種聯合攻關。啟動重點養殖品種關鍵技術攻關和育種重大科技工程項目,推動實施水產遺傳改良計劃,自主培育優良品種。

  市場導向,打造種業股干力量

  連江官塢海產獲選2021年中國水產種業育繁推一體化優勢企業。據悉,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將開展三倍體牡蠣育苗投產計劃,繼續加快突破漁業種子種苗、現代養殖等關鍵核心技術,力爭建設國家級鮑魚、海帶核心品種種質資源庫和種源基地,打造育繁推一體化的國家級現代漁業種業龍頭企業。

  企業是種業自主創新的主體。一直以來,福建開展種業企業扶優行動,打造種業振興的骨干力量,目前已經形成連江官塢、霞浦一嘉、寧德官井洋、寧德富發、晉江福大等一批水產種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大知名度的種業品牌。下一步,福建將以大黃魚、石斑魚、對蝦、鮑魚等優勢品種為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和現代種業基地,推進現代水產種業產業園區建設,創造一批叫得響、有影響力的種業品牌。

  種業企業強起來,種業基地也得強起來。“十三五”期間,福建每年投入3000多萬元專項資金,著力支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遺傳育種中心、種質資源庫、原良種場和水產種業基地建設。目前已建成水產苗種場2300多家,省級水產原良種場40家。國家級大黃魚遺傳育種中心和國家級大黃魚重點實驗室均落戶寧德市蕉城區。2021年以來,福建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省級水產原良種場評價體系和建設標準,加強對省級水產原良種場的認定和復查;實施原良種場升級改造工程,重點開展保種(場)基地建設,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

  除此之外,福建還在實施水產優良品種推廣行動。支持科研院所、推廣機構和種業龍頭企業開展水產優良品種親本更新、良種擴繁、示范推廣。

  “十四五”開局之年,福建省水產種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接下來,福建還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打造“種業強省”。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