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神奇的葉子,鋪就鄉村振興路。作為茶葉大省,福建茶葉全產業鏈總產值超千億元。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這里,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三茶”統籌發展,為產茶大省指明了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一年多來,福建各地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破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茶文化品牌效益不斷增強,茶文旅深度融合,茶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福建省武夷山市以列入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為契機,堅持以“三茶”統籌發展為引領,加強文化賦魂、科技賦能,全力推動茶產業全產業鏈升級發展。2021年,武夷山市茶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7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30元,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茶葉。
立足資源特色,發掘茶文化價值
注重茶史、茶俗、茶藝等茶文化資源挖掘,豐富茶文化內涵,打造茶文化品牌,提升茶產業價值。
深挖歷史文化。持續提升中國武夷茶博物館,加強母樹大紅袍等遺址保護開發,編著《茶韻文脈》等書籍,編排《武夷茶香飄萬里》等茶歌舞,形成了一批茶文化成果。
講好文化故事。堅持舉辦國際茶日、喊山祭茶儀式、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技藝制茶大會拜師儀式、世界遺產大會百企茗茶品鑒等活動,推出一批茶文化的書籍、影視等文化藝術精品,持續提升區域白茶文化辨識度。
打響文化品牌。注重品牌宣傳推廣,堅持每年開展大型展銷活動,組織茶企參加各類農產品交易會、茶博會,常態化開展制茶大師賽、技能賽、斗茶賽,冠名精品文體賽事等各類茶事活動,不斷擴大對外影響。2021年品牌價值710.54億元,連續4年位列中國茶葉類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二。
壯大產業鏈條,茶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方向,不斷補齊生產、加工、流通等短板,做大做強做優茶產業。
優化一產。總結推廣燕子窠生態茶園建設模式,全面推行茶園種樹、留草、疏水等生態改良技術和茶園以蟲治蟲生物防治、間作特選綠肥植物等綠色防控技術,實施標準化生態茶園建設5萬畝。
深化二產。加強茶飲料、保健品、工藝品等精深加工項目招商,大力實施茶葉加工、包裝生產線和加工廠房等標準化、智能化、清潔化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市通過食品生產許可(SC)茶企1247家,其中規上茶企40家。
強化三產。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建設“武夷山大紅袍”“正山小種”官方旗艦店、大眾茶館等交易平臺,創新電商模式,完善物流配套設施,推動茶葉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堅持以茶帶旅、以旅促茶,打造茶莊園、茶園生態游、茶鄉體驗游、茶事研學游等精品線路,推動茶文旅融合發展。2021年全市旅游收入141.9億元,占全市GDP的63.16%,帶動茶業增加值52.17億元。
堅持科技賦能,促進茶產業升級
堅持科技賦能,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茶產業升級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深化關鍵技術攻關。與高等院校合作,建立茶產業6·18虛擬學院、茶產業研究院,積極開展新型生產技術、農機農藝融合、產地品質識別、茶類功能性成分分析等,在全國率先推進并順利完成“武夷巖茶品質安全評價研究”,通過分子標記建立的指紋圖譜可以有效鑒別武夷巖茶不同的品種。
加快發展數字茶業。實施智慧茶園、智能茶倉等項目,加快茶葉生產基地、加工設備、銷售平臺、品質監管等全程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
大力培養高素質人才。通過高校學科培養、選派科技人員下鄉、選送茶農入校和開展評審活動、職業技能競賽等多種方式,推動制茶工程師、評茶員、茶藝師等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福建省武夷山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